ID: 24344059

6.1.1力及其描述-课件-2025-2026学年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教学课件(36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572627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1.1,物理,PPT,36页,教学课件,全册
  • cover
(课件网) 6.1.1 力及其描述 一、课程导入:生活中的 “力” 现象 (一)情境观察与提问 实物互动与场景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完成三个动作 ———用力推桌子;②用力拉弹簧;③用力捏橡皮泥。同时播放三组生活图片:④工人搬运货物时用力扛箱子;⑤磁铁吸引铁钉;⑥苹果从树上掉落。 引导提问:“同学们,推桌子、拉弹簧、捏橡皮泥,以及工人扛箱子、磁铁吸铁钉、苹果落地,这些现象中都存在一种共同的‘作用’——— 力。大家思考一下:力到底是什么?它能让物体发生哪些变化?我们又该如何描述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导入目标:通过生活中直观的力的现象,引发学生对 “力” 的好奇,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核心内容 ———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三要素及描述方法,让学生初步建立力的物理认知。 二、知识点 1:力的定义与单位 (一)力的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用符号 “F” 表示)。 关键词解析: “物体对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必须有 “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和 “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例如:推桌子时,手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是施力物体,铁钉是受力物体。 “作用”:包括 “接触作用”(如推、拉、捏,物体间直接接触)和 “非接触作用”(如磁铁吸铁钉、地球吸引苹果,物体间不直接接触),但本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影响。 (二)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牛顿(符号:N),简称 “牛”,是为纪念物理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单位大小感知:通过生活实例建立对 “1N” 的认知: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 1N; 一枚普通鸡蛋的重力约为 0.5N; 一名初中生的体重(重力)约为 400-600N; 用手匀速提起一瓶 500mL 矿泉水的力约为 5N。 三、知识点 2: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者可能同时发生)。 (一)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形变) 定义: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包括明显形变和微小形变)。 实例验证: 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会被捏成不同形状(明显形变); 用力拉弹簧,弹簧会被拉长(明显形变); 用手压桌子,桌子看似没有变化,但实际上发生了微小形变(可通过 “光的反射法” 放大观察:在桌面放一面小镜子,用激光笔照射镜子,按压桌面时,反射光线会发生明显偏移,证明桌面形变)。 (二)效果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定义: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二者之一发生改变,就说明运动状态改变。 实例分类: 改变速度大小: 静止的足球被脚踢出去,由静止变为运动(速度从 0 变为某一数值); 运动的自行车被刹车,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速度从大变小)。 改变运动方向: 水平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轨迹为曲线); 运动的乒乓球被球拍击打后,运动方向发生反向改变。 同时改变速度大小和方向: 斜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空中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运动方向也不断改变(典型的曲线运动,运动状态持续变化)。 (三)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判断 若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无论明显或微小),或运动速度大小 / 方向发生改变,均可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四、知识点 3: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这三个因素被称为 “力的三要素”。 (一)要素 1:力的大小 影响: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实例: 用较小的力拉弹簧,弹簧被拉长的长度较短;用较大的力拉弹簧,弹簧被拉长的长度较长(形变程度随力的大小变化); 用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可能不动;用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会被推动(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