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哲学核心大框架如下,一定要记准: 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课:世界的物质性、规律性) 唯物辩证法=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三课: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 认识论=探索认识奥秘 (第四课:实践与认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唯物史观=寻觅社会真谛 (第五课:社会历史的本质、发展、主体) 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第六课: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创造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价值观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论+唯物史观+价值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必修4《哲学与文化》 2026届高考 一轮复习 必修四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课标要求 考点 年份 考情分析 1.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达无神论立场。 3.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世界的物质性 2025广东;浙江1月;湖北卷;2024重庆;北京;山东;湖南湖北;新课标;浙江1月,黑吉辽卷;2023重庆、浙江、北京卷 近年高考真题,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对规律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的判断; 主观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物质性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等重点内容,难度保持相对稳定; 单选题难度基本平稳或稳中降低; 主观题部分开放性、灵活性较强,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运动的规律性 2025山东;北京;江苏;湖南;陕晋青宁,黑吉辽蒙卷;云南;2024贵州;江苏;浙江6月;广东;北京;安徽;湖北;湖南;河北;全国甲卷,海南;天津;2023全国乙卷、广东、北京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概念、唯一特性、与具体形态 世界统一于物质 运动的含义、地位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 ②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促进;错误———阻碍)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 人能认识 和利用规律 ①自然界的物质性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唯物论”的总方法论要求) ①尊重客观②发挥主观③两个结合④两个反对 物质决定意识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 本课知识体系: 2.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质 (唯物论) 课前构建本课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世界物质性原理) 核心考点一 2.1世界的物质性 1.哲学上物质的含义、唯一特性。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3.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 4.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5.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概述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课本p17-p21,复习导航 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 环节一:梳理必备知识,筑牢答题理论根基(下列带 的内容重点关注)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 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中的一部分。P17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P19-1 (2)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19-2 物质 物质世界 物质体系 物质世界 劳动 1.世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的 物质性 ②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 物质 (1)产生: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19-3 (2)生理基础: 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