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 同 点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不同点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群众基础 革命范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列主义 走资本主义道路 实现社会主义 不广泛 广泛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一时期是从1919年 “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 (1919—1923) 第二阶段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第三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第四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 (1931—1945) 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政治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演变历程 一、1919-1923 党的创立阶段 (一)、革命新的开端--五四运动(1919) -- 1.背景 (1)根本原因: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导 火 线: 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开始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势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5日 北京 上海 学生 工人 示威游行(罢课) 罢工、罢课、罢市 4.五四运动的特点 革命性: 群众性: 爱国性: 成功性: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学生、工人、商人多个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维护中国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五四运动的“新” (1)从政治角度: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2)从党史角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从思想角度: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民族意识的新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4)从社会角度:妇女地位提高、服饰变化等,促进社会变革。 (5) 从现代角度:继承、弘扬五四精神;理性爱国。 (6)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5.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①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②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新觉醒: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③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这一时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第二阶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