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轮19: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三大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三大内容:官员选拔、考核、监察; (3)三大趋势:由重血缘门第出身到重视才学、由推举选拔到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逐渐制度化。 2.近现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 (1)两大特征:近代中国官员选拔借鉴西方文官制度,但没有得到落实;现代中国由干部管理制度到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渐科学化、规范化; (2)三大制度:文官制度、干部管理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 3.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1)三大制度:官职恩赐制、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 (2)两大过程:由官职恩赐制到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形成过程。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始终围绕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化而不断变化,是巩固王朝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更体现出中国古人在国家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卓越智慧。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世官制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 ——— 《史记 · 商君列传》 军功爵制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察举制 (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选举二》 九品中正制 史料6: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科举制 (一)、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 1.夏商西周:世官制 世官制: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无论王室还是各级贵族都是凭借宗法和血统世代继承高官厚禄。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标准:贵族血缘 影响: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 “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官位世袭(贵族政治垄断和特权) 世官制与世卿世禄制区别:世官制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世官制并不等于世职,并不局限于某家族担任某一固定官职。世卿世禄制是爵位和禄田的世袭制度,父死子继,世代相袭。 作用与弊端:这种通过血缘来选拔人才的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但世卿世禄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有用之才,也不利于社会的有效管理,在之后便被其他选官方式取代。 秦朝之后实行官僚政治,但世官制并没有就此消失,一方面在后代的少数民族控制地区或王朝有出现,另一方面通过“恩荫制”(官僚子弟凭借先人之功绩循例而仕的一种选官制度)的形式遗存下来。 2.春秋战国: 选官制度:荐举制 选官标准:才能 选官形式:自荐、他荐 选官制度:军功爵制 选官标准:军功 选官形式:军功大小、君主授予 客卿制:客卿是古代官名。它是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战国时期,秦国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爵为左庶长),而以客礼待之,后亦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背景: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