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8641

Unit 3 Make it happen Developing ideas(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日期:2025-11-11 科目:英语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6823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Unit,英语,八年级,外研版,学年,2025-2026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外研版(2024年) Unit 3 Make it happen Developing ideas (Reading for writing)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段 初中 版本章节 外研版(2024年) Unit 3 Make it happen Developing ideas 教学目标 1.阅读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指定的议论文,理解其核心内容与论证逻辑。 2.认知与表达目标:学生能够理解 “好奇心的力量” 这一主题内涵,并能够清晰分享自己对于该主题的观点。 3.论证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具体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提升议论文写作或表达中的论证说服力。 教学重难点 1.词汇与表达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文本中的核心词汇(如 curiosity、pioneer、research、discovery)及关键表达,能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其含义。 2.语篇理解与构建:帮助学生把握阅读文本的“总-分-总”结构,能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完成表格填写、思维导图梳理等任务。 3.科学探索精神感知:通过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万户尝试“飞天椅”、张衡研制地动仪等中外发明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家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和勇于实践的精神,理解“好奇心是创新共通动力”的文化内涵。 4.跨文化认知拓展:对比中外发明家在探索过程中的共性(如因好奇确立目标、勇敢尝试)与差异(如时代背景、探索领域),引导学生以开放视角看待不同文化下的科学探索行为,培养跨文化理解与包容意识。 5.语篇结构与逻辑把握:学生能提取案例和 “好奇心的三大力量”,但难分析说明性文本 “定义 - 应用 - 强调价值” 的整体结构,也难厘清案例与核心观点的支撑逻辑,对主旨理解较浅。 6.好奇心与行为关联分析:多数学生能梳理万户、张衡等发明家的故事细节,但难深入思考 “好奇心如何转化为探索行为”,如富兰克林对闪电的好奇与避雷针实验的关联,无法从 “信息提取” 进阶到 “本质理解”。 7.好奇心主题个性化拓展:在相关任务中,学生易局限于文本中的发明家案例,难结合自身生活或课外人物故事创作,缺乏主题与现实结合的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能联系已知背景知识了解有关科学发明名称的英语表达:lightning rod, earthquake detector, flying chair,对于有关职业与身份的词汇pioneer, explorer, scientist以及说明好奇心作用的动词短语bring discoveries, drive towards goals, take risks教师教授过程中通过图片、上下文和中文释义帮助学生体会用法。对于文中出现的passionately, despite, keyhole以及文中的引语“passionately curious”“keyhole of nature”这一类抽象表达,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可通过图片或是通过替换简单英语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在话题储备方面:学生已接触过科学发明、人物故事类话题,对历史人物和科学发明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能联系已知背景知识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但缺乏深入理解。对于用英语阐述文章中提到的好奇心的作用和具体事例,需要老师搭建语言支架。 此外,对于理解文中爱因斯坦名言、海洋学家库斯托将好奇心比喻为“钥匙”的两处引语,以及用英语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于好奇心的看法,并思考失败的科学探索是否有价值,学生不一定有所思考,需要教师提供问题支架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多媒体、黑板、百宝箱、电灯泡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新设计(含AI应用) 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对 “好奇心与发明创造” 主题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探究式学习的氛围,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Step 1 Warm up and lead-in Activity1.首先展示一个百宝箱 Question:Are you curious about the box Show the picture of the box and find out the Stars of Curiosity in our class. Activity2.引导学生观察关于爱迪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