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 历史课程标准 日常修订版 (2017 年版 2025 年修订) 目 录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理念 2 三、课程目标 3 (一)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3 (二)目标要求 5 四、课程结构 7 (一)设计依据 7 (二)内容框架 8 (三)学分与选课 10 │ 目录 │ 1 五、课程内容 11 (一)必修课程 11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21 (三)选修课程 32 六、学业质量 40 (一)学业质量内涵 40 (二)学业质量描述 40 (三)学业质量标准的应用 42 七、实施建议 43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43 (二)学业水平考试建议 56 (三)教材编写建议 59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62 附录 66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66 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5年修订) 一、课程性质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 学科。科学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 展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历史学是人类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 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义 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 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 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旨在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 展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历史自信,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 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 一、课程性质 │ 1 二、课程理念 1.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 史进行科学阐释,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形成正 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 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坚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 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 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创新 历史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 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 探究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5年修订) 三、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 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 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1.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 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 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必须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唯物史观使 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 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