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9782

【新教材核心素养】16.2 人体的感觉 第2课时 教学课件(共26张PPT)+教学设计(含反思)-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4次 大小:233887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生物,新苏科,反思,教学设计,PPT
    (课件网) 第1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人体的感觉 (第2课时) 第六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阐明视觉的形成过程。 理解眼球成像的原理。 1. 通过复习回顾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思考光线进入眼睛到达视网膜的途径,结合各结构特点,设计并组装模拟眼球成像装置。 2. 通过动手操作凸透镜成像装置,推导出眼球成像的原理,开展跨学科实践探究,总结归纳视觉形成的过程。 3. 通过提出任务,制订方案,实施方案,思考实验材料的改进,设计并改进实验装置,获得证据,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 通过分析数据,结合实际经验认识近视,从而提高对保护视力的重视程度。 课前须知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网膜 晶状体 新知讲授 活动1:了解眼球成像原理 科学工具箱 透镜是由透明材料磨制而成的,其两面要么都是球面,要么一面是球面而另一面是平面。 凸透镜 凹透镜 模拟晶状体 模拟视网膜 新知讲授 活动1:了解眼球成像原理 科学工具箱 正常成年人的眼球前后径约为 24mm,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则在 15 mm 左右。眼球成像时,视网膜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通常是固定的。 改变晶状体凸度大小,使物像成在视网膜上。 新知讲授 活动2:模拟眼球成像过程 利用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光源位置 水透镜的形状(可以用图画表示) 光源离近时 光源离远时 通过实验,你发现当物体较近时,水透镜的形状是更凸还是更扁? 当物体较远时呢? 根据实验结果猜测眼睛里的晶状体在看近处和看远处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更凸 看近处时,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凸度变大。 看远处时,睫状肌舒张,使晶状体凸度变小。 更扁 新知讲授 活动2:模拟眼球成像过程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质 视觉中枢 大脑 视觉中枢 视神经 新知讲授 活动3: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思考分析: 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角 膜、房 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 作用: 使来自眼外的光线发生折射,使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 新知讲授 活动3: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视力筛查 1. 行为表现初判断 2. 视力检查 3. 屈光度检查 看远处时,常常不自主地眯眼、歪头,有视疲劳现象等。 当裸眼视力小于5.0时,就有可能是近视。 近视筛查中最准确的方法:正视眼的屈光度为0,屈光度为正值说明有远视,为负值则说明有近视。 新知讲授 活动4:保护眼的健康 新知讲授 活动4:保护眼的健康 眼的健康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儿童、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如长时间使 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读书写字时光线太弱等,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导致晶状体凸度变大或眼球的前后径变长,从而造成近视。形成近视后,如果仍不改变不良的用眼习惯,眼的近视程度会继续增加,甚至发展成高度近视。近视不仅影响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会危害眼的健康。形成近视后,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配眼镜时,应到专业的机构验光,选择合适的眼镜。 新知讲授 活动4:保护眼的健康 近视眼的眼球和正视眼的眼球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近视眼的眼球 一般来说,近视度数每增加300度,眼轴增加 1mm。 轴性近视 正常眼球 正常眼轴 近视眼轴 新知讲授 活动4:保护眼的健康 正常眼 100度以内 400度 500度 不 同 视 力 眼 中的世界 新知讲授 活动4:保护眼的健康 800度 不 同 视 力 眼 中的世界 600度 1000度 2000度 新知讲授 活动4:保护眼的健康 新知讲授 活动4:保护眼的健康 ▲ 坚持做眼保健操 ▲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 保持 33 cm 左右 新知讲授 活动4:保护眼的健康 ▲ 连续用眼 4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