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2406

【教学评一体化】人教版三上 数学编码3《小讲堂》(教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3084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码,教案,小讲堂,数学,教学,三上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讲堂》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综合实践 课题 《小讲堂》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对第二学段(3-4年级)的要求:结合生活中多样的数字编码实例(如第一代身份证、图书书号等),进一步认识数字编码的信息表达功能;能通过调查与分享,深化对编码的理解;借助“成长小档案”,发展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体会数学在信息管理中的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拓展与评价环节,是“认识数字编码”“编制学号”后的延伸与总结。通过“小讲堂”,鼓励学生自主调查生活中感兴趣的数字编码(如第一代身份证、图书书号),拓展对编码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认知;“成长小档案”从“信息认识、设计表达、编码组合、合作交流”等维度,引导学生对“数字编码”主题学习进行自我与同伴评价,实现从“知识学习”到“素养提升”的闭环,培养综合实践与反思能力。教材在编排上遵循“拓展探究→分享交流→自我反思”的路径:以“调查感兴趣的数字编码”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讲堂”分享,深化对编码的理解;最后借助“成长小档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评价自身表现,体现从“自主探究”到“交流提升”再到“反思成长”的认知闭环。 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身份证、邮政编码等典型编码,也经历了“编制学号”的实践,对“数字编码承载信息”有基本认知,但对更复杂编码的结构与内涵(如图书书号各段的意义、第一代与第二代身份证的编码差异)缺乏深入了解。三年级学生具备初步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能通过查阅、询问获取编码资料,但“系统梳理编码逻辑并清晰表达”(如完整介绍图书书号的“组区号、出版者号”等作用)需要教师引导;同时,学生对“自我学习表现的评价”处于起步阶段,需借助示例学习“客观、全面评价”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1.从调查的数字编码(如图书书号)中,提取并解读各部分承载的信息(如组区号代表的区域),深化对“数字作为信息载体”的认知。2.能主动调查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将“编码知识”应用于信息分享与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信息管理中的广泛应用。3.能清晰、有条理地向同学介绍所调查的编码知识(包括结构、意义等),提升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4.能借助“成长小档案”,从多维度(信息认识、设计表达等)客观评价自身在“数字编码”主题学习中的表现,培养自我反思与改进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调查并清晰介绍一种感兴趣的数字编码,完成“成长小档案”的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所调查数字编码的结构逻辑与信息内涵。2.全面、理性地进行“成长小档案”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圈出正确答案。 壮壮家的门牌号是“03A1205”表示3栋A单元12层5室,依依家和壮壮家是同个小区,依依家住在16栋B单元9层6室,他家的门牌号是( )。16B0906 16A906 16B419062.判断。 (1)某人身份证后四位数字是0261,此人为一名女性。 (2)刚刚和丽丽是一对龙凤胎,他们的身份证编码只有一位不同。 (3)编码时可以随意编,不需要什么根据。 (4)电话号码也是一种编码。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咱们之前认识了身份证、邮政编码这些数字编码,就像打开了数字世界的一扇门。其实呀,生活里还有好多“隐藏”的数字编码,它们悄悄传递着各种信息!比如图书封底的一串数字,还有第一代身份证和第二代身份证的编码差异……这些编码里都藏着什么秘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