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 化学部分 专题十一 物质的循环与转化 考点1 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 1.(2025台州二模)中国计划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该目标,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B.提倡使用化石燃料 C.开发核能发电 D.植树造林 2.(2022金华)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Ⅰ.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_ _ _ _ 。 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 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 D.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 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最重要的途径;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溶液来“捕捉”,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2) 用该技术进行“碳捕捉”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Ⅲ.碳转化:指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3.(2025杭州一模)杭州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火炬燃料,实现了循环内的“零碳”排放。制备甲醇与甲醇燃烧的过程如图所示。 (1) 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 _ _ _ _ _ _ _ 。 (2) 甲醇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结合图示分析,亚运会火炬能实现循环内的“零碳”排放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 _ _ _ (填序号)。 A.用太阳能、风能等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倡绿色出行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D.焚烧秸秆替代施用化肥 4.(2025绍兴一模)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甲。 甲 (1) 图甲表明: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 _ _ _ _ _ 。下列做法属于该途径的是_ _ _ _ (填字母)。 A.推广使用氢能源 B.将通入海底封存 (2) 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科学家比较了氨基乙酸钾、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种吸收剂在不同烟气流速下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结果如图乙,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乙 ① 烟气流速越快,脱除率越_ _ _ _ (选填“高”或“低”)。 ② 当烟气流速相同时,三种吸收剂中_ _ _ _ _ _ _ _ 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最好。 (3) 为了实现资源化,将含有22吨的工业尾气通过溶液进行吸收,共消耗溶液200吨(尾气中其他成分不与溶液反应),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2024绍兴一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氢能、核能等新能源,智能电网、碳捕获等绿色技术都将成为应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1) “绿电制绿氢”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氢气的技术。比如:太阳能光解水,该方法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最终转化为_ _ _ _ 能。 (2) 如图是工业生产中“碳捕集与封存”的一种方式,其流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物质未标出) ① 自然界中往往通过_ _ _ _ _ _ _ _ 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② 绿色技术往往具有节能减排、循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