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6932

吉林省吉林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17844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吉林省,试卷,答案,图片,语文,吉林市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审视,进行加工。真正伟大的诗篇,既是高度个性化的,又涵括广泛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在诗人 唱出的具体的特定的歌声中,包含着超越诗人个人的,具有那一时代特色的,反映出民族性的人 语 文 民的心声。为什么主体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往往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呢?这是由于抒 情主体是一个单个的人,但同时也是处于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人类共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同性中某些特征的体现者。普希金说过:“我的永远正直的声音,是俄罗斯人民的回声。”对诗人 来说,自我与时代、与人民是一致的,因为诗人本身就生活在这个时代,是人民的一员。伟大的 注意事项: 诗人往往有一种涵盖一切的气魄:我是人民!人民是我!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就要自觉地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 把自己与人民、与时代融合在一起,让自己的胸膛中流着民族的热血,让自己的脉搏和着时代的 定位置。 脉搏而跳动。这样,他的诗越是个性的,就越有普遍的价值。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摘编自吴思敬《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 材料二: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当前,中国新诗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称为诗人的人越来越多,写诗似乎也越来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越容易,越来越随意;另一方面,诗坛内热热闹闹,诗坛外冷冷清清,广大读者对新诗已由不满、 失望到弃之而去。 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从诗的内容方面来讲,当代的诗存在着反崇高、反共性、反意义等现象,而且代之以虚拟、玩 世、丑陋、庸俗等。境界是诗歌的灵魂,也是价值的最终所在,它并不浮出诗歌的表层,但却以它 一、阅读(72分) 那不可触摸的光辉照亮全诗,没有境界的诗如珠玉失去光泽。现在有些诗不但缺乏境界,甚至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以庸俗、低劣、丑恶入诗。伪道德、假崇高自然应该遭到批评,但若因此舍弃以“真善美”作为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命价值的导航,那实在是一种本质性的误导。 材料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即使发生在遥远的天涯海角的变故,也会对全球、全人类起着牵一发而动全 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身的效果,信息时代人们的命运比以往任何历史时代都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因此,敏感的诗人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诗歌创 不会像一只工蚁只忙碌着经营自己的巢穴,而不预见人类共同命运的走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 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 的中国新诗,转向以个人的日常生活和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为主题。个人感情的抒发是诗歌 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 的本能,但关键在于不同高度的观察引出不同高度的情感,至少诗人不应该将自己紧闭在狭小的 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 天地间。抒发强烈的个人色彩之情并非诗歌的全部,尤其当这种感情缺乏时代感时。因此,在全 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 场景的后面。诗歌则不然。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 球化的今天,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