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2、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汉朝的数学成就及秦汉时期的农学成就; 3、知道司马迁的《史记》内容及地位; 4、知道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 彩陶 甲骨文 石刻 笨重、易碎 琐碎、易霉变 成本高 笨重 不易携带 造纸术的发明 竹 木 简 丝帛 笨重 青铜器 缺点:书写不便;不利于携带;造价昂贵。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西汉简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甲骨文 何尊上的金文(铭文)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木简 绢帛 笨重、携带不方便 昂贵 观察图片,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思考以下书写材料有何不便?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 纸本地图 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麻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上绘山、川、崖 路,是世界上最早的纸绘地图,也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纸张实物。 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并不普及。 蔡伦( —121),桂阳人,年少时入皇宫做了宦官。他聪明伶俐,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他监造的宝剑,坚实锋利又非常精巧。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出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他曾被封为“龙亭侯”,人们便把用蔡伦造纸法制成的纸称为“蔡侯纸”。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思考一: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思考二: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编辑,便利了典籍的流传;还为书法、绘画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纸张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可用于包装、装饰、美化环境等。 蔡伦 纸的发明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 造纸术的传播 传播:4世纪朝鲜半岛———7世纪日本———8世纪阿拉伯地区———12世纪非洲、欧洲———19世纪大洋洲 造纸术的发明,对亚洲、欧洲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识读地图,简述造纸术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对世界发展有何作用? 医学、数学与农学成就 (1)朝代 (2)代表作 (3)主要 内容 (4)地位 东汉末年 《伤寒杂病论》 ①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②总结了疾病症候;对症治疗; ③提出“治未病”,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世称“医圣”。 张仲景 1.“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在今天——— 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多个方剂优化组合而成,治疗新冠病毒总有效率达90%以上。 欧洲最早的治疗黑死病的方法,就是来自到过中国的阿拉伯人所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张仲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伤寒杂病论》在世界——— 日本汉方药的药方大多数来自中国,目前日本常用的294个处方基本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1.“医圣”张仲景 医学的成就 2.华佗 (1)朝代 (2)成就 (3)地位 东汉末年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②发明“麻沸散” ③创编“五禽戏” 被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