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7283

4.1《望海潮(东南形胜)》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5728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二,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望海潮(东南形胜)》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三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东南形胜”定地域,“三吴都会”明地位,“钱塘自古繁华”点历史,三句层层递进,总起全词 B.“形胜”指地理形势优越,“都会”强调杭州是区域中心,“自古”突出繁华历史悠久,用词精准凝练 C.仅客观介绍杭州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地位,未融入情感,开篇平淡,缺乏感染力 D.奠定全词豪迈开阔的基调,为后文描绘杭州的自然景观、市井生活做铺垫 2.下列对《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句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等意象,勾勒杭州荒凉萧瑟的景象,与“繁华”主题矛盾 B.“参差十万人家”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杭州人口众多,侧面烘托城市的繁荣兴盛 C.语言直白通俗,无艺术加工,仅靠简单罗列意象传递信息,缺乏审美价值 D.侧重描写杭州的自然景观,未涉及人文生活,无法体现“都会”的特点 3.下列对《望海潮(东南形胜)》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用铺陈:从地理、历史、自然、人文等多方面展开描写,全面展现杭州的繁华 B.意象丰富:“怒涛”“霜雪”“天堑”“珠玑”“罗绮”等意象,构建立体的城市画面 C.动静结合:“烟柳画桥”是静态描写,“怒涛卷霜雪”是动态描写,动静相宜,生动鲜活 D.以抒情为主:通过大量直接抒情,表达对杭州的喜爱,缺乏具体形象的描写 4.下列对《望海潮(东南形胜)》情感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美杭州的自然景观秀丽、市井生活繁荣,传递对城市之美的喜爱 B.展现北宋时期杭州的富庶与文明,暗含对太平盛世的赞叹 C.借描绘杭州的繁华,表达对官场失意的愤懑与不满 D.体现柳永对市民生活的关注,展现北宋市井文化的活力 5.下列对《望海潮(东南形胜)》与柳永其他词作关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雨霖铃》相比,均体现柳永“通俗晓畅”的语言风格,但情感基调不同(前者豪迈,后者婉约) B.继承柳永“关注现实”的特点,《望海潮》写城市繁华,《凤栖梧》写人生感慨,均贴近生活 C.与《八声甘州》一样,善用铺陈手法,前者铺陈城市景象,后者铺陈思乡之情 D.仅描写城市风光,与柳永“婉约词风”完全不符,风格割裂 6.下列对《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两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图将好景”“凤池夸”,暗含对孙沔(词的赠对象)的赞美与祝愿,符合赠词的目的 B.呼应开篇“钱塘自古繁华”,收束全词,让结构完整,首尾圆合 C.仅表达对杭州美景的喜爱,未涉及对友人的情感,情感单一 D.体现北宋文人“以景赠友”的文化习俗,增添词作的社交属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 ①形胜:地理形势优越的地方。②三吴:指古代吴地,具体范围说法不一,此处泛指江浙一带富庶地区。③钱塘:即杭州,古代属钱塘县。④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树。⑤画桥:装饰华丽的桥。⑥风帘:挡风的帘子。⑦翠幕:翠色的帷幕。⑧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形容房屋众多。⑨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⑩堤沙:钱塘江堤的沙滩。 怒涛:汹涌的波涛。 霜雪:比喻波涛洁白如霜雪。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指钱塘江。 珠玑:珍珠和美玉,代指珍贵商品。 罗绮:绫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