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8205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3.1 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七大洲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5846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大洲,人教,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 cover
【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 ———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大洲来源探究 【适用年级】2024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课时———七大洲 【设计理念】依据2022年版地理课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AI赋能 一、 核心探究问题 ·驱动性问题:北京冬奥会运动员主要来自哪些大洲?为什么? ·分解问题: 1.全球海陆分布的整体状况是怎样的?(整体描述) 2.七大洲在地球上是如何分布的?(划块描述) 3.这种分布如何通过“气候”影响了冰雪运动(冬奥运动员)的分布? 二、 课时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全球海陆分布大势(定性、定量、划块)和七大洲的分布(位置、轮廓、方位),并初步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北京冬奥运动员来源”的真实情境,经历完整的地理探究过程,提升地图识读、信息加工与空间思维能力。 3.感受人地关系,理解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同时认识科技可以部分改变这种影响。 三、 教学流程设计 (一)第一阶段: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视频导入:播放北京冬奥会各国代表团入场片段,感受盛况与多元。 2.呈现数据:展示AI搜索整理的《北京冬奥会各大洲运动员数量统计表》。 3.引导观察: o“从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突出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分布不均,欧洲、亚洲、北美洲最多) o“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均衡?这和我们脚下地球的样貌有什么关系?” 4.明确任务:宣布本节课的核心任务———解密冬奥运动员分布图背后的海陆与气候密码。 (二)第二阶段:制定方案———规划路径,明确方法 1.师生共商探究路径: o第一步(识全局):描述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o第二步(辨个体):识别并描述七大洲的分布。 o第三步(建联系):将冬奥数据与七大洲的气候带(五带图)叠加,分析成因。 2.准备探究工具:世界地图、地球仪、海陆分布饼状图、七大洲轮廓图、五带划分图、冬奥会数据表。 (三)第三阶段:研究问题———分层探究,落实课标 探究活动一:描述全球海陆分布大势———从“整体”到“局部” 教学环节 问题链(任务) 知识点与方法归纳 对应PPT任务 1. 定性描述 从太空看地球,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蓝色星球(海洋连成一体,陆地被分割) 任务1 2. 定量描述 读海陆面积饼状图,用数据说出海陆分布比例。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任务2 3. 划块描述 从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 任务3, 4 探究活动二:描述七大洲的分布———为运动员“家园”精准定位 教学环节 问题链(任务) 知识点与方法归纳 设计意图/优化建议 1. 认轮廓 看轮廓,说七大洲名称;画七大洲简图。 熟悉大洲轮廓特征。 强化空间记忆。 2. 知大小 按面积大小给七大洲排序。 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建立相对大小的概念。 3. 定位置 以经纬线定位七大洲,形成脑图。 经纬线定位法:用赤道、回归线、极圈、主要经线定位。 将抽象经纬线具体化。 4. 说特征 赤道穿过哪些大洲?纬度最高的是?哪些大洲相连? 分布特征:大洲的半球位置、相互关系。 培养综合观察能力。 5. 找界线 标注大洲分界线。(如:亚/欧:乌拉尔山脉等;亚/非:苏伊士运河) 参照物定位法:利用山脉、运河、海峡等作为分界参照。 深化对大洲相对位置的理解。 探究活动三:分析成因———建立“位置-气候-活动”的联系 1.叠加地图: o让学生将《七大洲分布图》与《世界五带划分图》叠加观察。 o核心问题:“运动员数量最多的三大洲(欧、亚、北美),主要位于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北寒带) 2.阅读分析: o阅读材料:冰雪运动需要寒冷气候(冬季气温需在-10℃至-17℃之间)。 o推理:欧洲、亚洲、北美洲的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必不可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