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8759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9303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答案,试题,化学,月月,学期
  • cover
良乡附中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75分 重要提示: 1.请将班级、姓名、考号等相关信息填涂准确,因个人信息填涂不清或错误导致的分数误差,一律不予修改。 2.务必将答案填涂、作答在答题纸(卡)指定位置,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l 35.5 第一部分 单选题 (共45分。1~15题,每题1分;16-30题,每题2分) 1. 有关近代化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里程碑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门捷列夫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B. 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C. 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D.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使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新的阶段 2. 下列活动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是 A. 合成牛胰岛素 B. 利用核聚变发电 C. 青蒿素的合成与提纯 D. 烧制青花瓷 3. 化学科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下列属于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是 A.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氧气能支持燃烧 C.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 铁的冶炼 5. 钢轨的材料需具备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硬度高 D. 不易锈蚀 6.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O B. NaOH C. 空气 D. 7.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 2O B. C. D. 8.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液体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或操作规范的是 A.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B. 闻气体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C. 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 D. 实验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 10. 在容量瓶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配制氯化钠溶液,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需要氯化钠溶液润洗 B. 氢氧化钠溶解后,立即注入容量瓶中 C. 定容时若超过刻度线,可以加热蒸发部分水,冷却至室温再定容至刻度线 D. 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 11. 某同学用配制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该同学操作错误之处有 A. ⑤⑥⑦ B. ②④⑦ C. ①④⑥ D. ①⑥ 12. 下列关于钠跟水反应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钠浮在水面,反应很快停止 B. 钠浮在水面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 C. 钠熔成闪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不断游动,嘶嘶作响 D. 钠熔成闪亮小球,沉在水底,并有气泡产生 1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B. 将久置的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 D. 铁丝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 14. 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已达纯净 B. 溶于水可得盐酸 C. 在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燃烧生成的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呈雾状 15. 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16. 科学家利用“人造树叶”催化生成乙醇的微观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属于有机物 B. 乙醇分子中含有3种原子 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 D.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7. 某化学教师为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 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 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 发生的反应为2Na+Cl22NaCl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