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5.1红红火火中国年 (统编版)二年级 上 第四单元 01 新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听到里面熟悉的音乐,看到里面的热闹场景,大家说说这是要过啥节呢?今天我们就探访一下这个节日。 02 新课讲授 视频 03 新知讲解 春节是我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包括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倒贴福字、除夕守岁、吃饺子、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 04 新课讲授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 春节的来历 05 新课讲授 忙年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是一首经典老北京童谣,通过朗朗上口的七言韵文,系统呈现了从腊月初八熬制腊八粥到正月初一拜年贺岁的传统年俗活动流程。 06 新课讲授 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熬制香浓的腊八粥,寓意着团圆和丰收。这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腊八粥的种类繁多,各地风味各异,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7 新课讲授 贴春联 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的仪式,它和其他传统习俗如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等共同构成了春节的文化氛围。春联不仅装饰着家门,也为人们带来了吉祥的象征和精神寄托,它与放鞭炮驱邪、吃团圆饭祈福等习俗一同营造了浓厚的节庆气氛。 08 新课讲授 贴春联 通常,贴春联在除夕的上午进行,寓意是”春到福到 。贴春联时,粘贴者要遵循古人从右向左书写的习惯。当粘贴者面对门站着时,将上联贴在门的右侧,将下联贴在门的左侧,将横批贴在门的正上方。 09 新课讲授 灯笼红红,鞭炮红红,家家户户春节红红。 窗花红红,春联红红,团团圆圆日子红红 春节全家团圆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 ,这份期待本身就藏着最温暖的力量。 10 新课讲授 年夜饭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有一头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进村子捣乱。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后来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有怕红、怕巨响的弱点。 于是到了冬天,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后来这个习俗就代代相传,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而为了庆祝过年,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 11 新课讲授 各地年夜饭的习俗 年夜饭,特指除夕家人团聚共享的晚餐,旨在告别旧岁,迎接新年。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12 新课讲授 各地年夜饭的习俗 南方人吃米团子、水磨年糕, 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不一而足。江南地区的年夜饭鸡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象征着“吉祥如意”;吃鱼因为“鱼”和“余”谐音,代表了“吉庆有余”,也预示着“年年有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