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1547

跨学科项目3 小达人献礼母校 音量提示器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6年级下册《信息科技》(重大版)

日期:2025-11-1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36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重大,信息科技,下册,6年级,学年,-2025-2026
  • cover
小达人献礼母校———音量提示器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设计音量提示器 设计者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在本课时为项目的第2课时,学生将基于第1课时完成的调查成果,共同分析数据并确定音量提示器的提示阈值。 2.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指导学生结合实际需求设计系统框图和程序流程图,确立从声音检测到反馈响应的逻辑结构。注重引导学生综合考虑控制系统、算法、环境、外观、阈值等多方面因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思维。难点:培养学生对动手制作智能装置解决课间噪声污染问题的兴趣浓厚,对算法与控制系统的知识做进一步的掌握。 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探究结果的分析与计算,能够确定音量提示器的提醒阈值,提升数据分析能力。2.通过设计系统框图,能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合的输出设备,形成系统设计思维和维护课间文明的意识。3.通过设计程序流程图,能够运用算法清晰地描述出实现音量提示器功能的步骤,形成对简单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的能力。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回顾与展示 (一)回顾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探究内容,强调学生是如何测量课间声音强度值的,以及这些数据对于本课设计音量提示器的意义。(二)展示邀请小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内容包括课间噪音的来源及声音强度值数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成果加以补充说明,引导学生维护课间文明,肯定学生测试数据的科学性、严谨性、主动性。 1.通过回顾上节探究活动,使学生回顾并巩固测量课间声音强度值的方法与过程,并认识到数据在项目实施中的重要作用。2.组织学生对课间噪音调查成果进行汇报,为后续音量提示器阈值的合理设定以及整个系统设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维护课间文明环境的意识。 活动1:制定音量提示器制作方案 (一)认识并选择输出设备设备类型展示:教师通过PPT、实物展示或视频演示,向学生介绍常见的输出设备,如蜂鸣器、LED指示灯、显示屏、语音播报模块等,并重点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和应用场景。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各组分析阈值特点与实际应用场景,团队成员共同权衡并决定最适宜的输出方式。(二)讨论注意事项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设计一个反应灵敏且能达到理想提醒效果的音量提示器,你认为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学生导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提示音阈值、输出方式、放置位置等方面进行考虑。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基于实证数据、实际需求、学科知识提出设计注意事项。每个小组对其他小组提出的方案进行提问和反馈。3.小组讨论与决策,内容可以是:高声音强度可能需要更响亮的音频输出设备;若追求醒目的提示效果,则考虑采用显眼夺目的视觉反馈设备;阈值的确定等。 1.教师展示多种输出设备的原理、特点与应用场景,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背景知识。2.引导学生将结合实际需求,跨学科应用知识,提出设计音量提示器值得注意的地方,启发创意,培养跨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从声音强度等级、视觉效果呈现等方面进行考虑,有针对性地设计音量提示器,锻炼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综合考虑技术参数与功能需求的能力。3.通过集体讨论、小组间交叉评估确定方案,旨在让学生学会基于实证数据、实际需求、学科知识做恰当的决策,同时提升其逻辑分析与表达能力。 活动2:设计系统框图、程序流程图 (一)绘制系统框图根据决策结果,设计音量提示器,并用系统框图将其表示出来。小组展示系统框图。(二)绘制程序流程图教师组织、指导各小组根据功能需求绘制程序流程图。小组展示流程图。 1.利用直观的系统框图形式展现整体设计方案,帮助学生形成工程思维与设计表达能力。2.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流程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