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3282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

日期:2025-11-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57226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课,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单元导读 面对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和北洋军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毛泽东等人领导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概念解析 国民革命:指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指1926年到1928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学习目标 1.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民革命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北伐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史料实证】依据材料概括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原因。 材料1: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2:“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议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 材料3:列宁领导的苏联也派人与孙中山联系,表示对他领导的革命斗争予以支持,并说服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陈伙成《国共合作北伐记》 ①共产党需要同国民党合作,战胜强大的敌人。 ②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屡遭挫折,国民党需要改组。 ③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双向选择←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国共合作实现的准备 中共三大 时间 地点 主要 内容 1923年 广州 ①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三)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中共 代表 主要 内容 意义 1924年 广州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实际上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开始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的演变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方法手段: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对内反对民族压迫 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VS 旧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