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4270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3324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2026,阅读,文阅读,现代,训练,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宁静是有“地力”的土壤 张峪铭 ①土地是要休息的,它如人一样。 ②当季节将一床雪被覆盖在大地上的时候,累了几个季节,长了几季庄稼,也该歇歇的土地在冰封的河流下,在厚厚的雪被里,慢慢进入了梦乡。它在梦中渐渐恢复“地力”,一觉醒来,又以蓄足了的精力,去催生万物。 ③人也需要休息,还需要宁静。静能修身,静能生慧,宁静让人拥有强大的内心。 ④宁静能开阔人的胸襟。苏东坡踌躇满志,才华横溢,但在尔虞我诈的朝廷,写就的文章也不过是应景之作。无车马之喧,也无恭维之言。宁静,宁静得没有半声问候,只闻自己的心跳;沉淀,沉淀得没有一丝亮光,只有泥土的颜色。思维在漫长的宁静中,发酵成“地力”旺盛的土壤,胸襟也随之逐渐开阔起来,于是就有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达观豪放,也就有了《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不朽华章。 ⑤宁静能拓展人的思维。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说,创作需要激情,更需要静心思考。是宁静拓展了他的思维,激活了他奇特的想象,积蓄了他生命的能量。他用宏大瑰丽的想象,令读者对头顶的星空产生无限的敬畏。 ⑥可现代许多人,在物质富足的时候,却越来越难以让自己宁静下来。生活的快节奏,让心疲于奔命;物质的强烈欲望,让心痛苦不堪。于是,人们将心灵寄托在热闹之中。在觥筹交错中,喝着热闹的酒;在霓虹闪烁里,唱着嬉闹的歌。没有宏大的布置不算排场,没有雷动的掌声不会说话……最后,心灵反遭紧缩包围。到头来,生存的土壤日益变浅,“地力”渐渐消失,上面只能长些浅根杂草了。 ⑦宁静能让人摆脱欲望的烦恼,求取内心的安宁。愿望太多就增加烦恼,烦恼多了心就无法宁静。在名和利上,不要过分追求“拥有”,腾出物欲空间,让宁静驻在心中,你就能修炼得内心强大,修炼得百毒不侵。 ⑧宁静使人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大智者莫不是气定神闲,如得道之高僧,在慌乱的小沙弥面前,依然镇静自若。心有宁静,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宁静筑就了心里强大的基石,承载着大德、大智与大勇。所谓急中生智,也只不过将脑中一切无关的事,快速调为“静音”状态,顿时生出化解危难的智慧。 ⑨静能修身,静能生慧,强大的内心在宁静中修炼而成。因为宁静的心,是有“地力”的土壤。 (文章有删改) (1)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 (2)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文章开篇用土地休眠是为了蓄积精力,催生万物做类比,引出人也需要劳逸结合的话题。 【乙】举苏东坡和刘慈欣的事例,从正面论证宁静能让人在挫折和苦难中开阔胸襟,还能拓展思维,激活想象。 【丙】举现代许多人因快节奏的生活和强烈的物欲而难以宁静的事例,从反面论证因为内心无法宁静反使心灵遭到紧缩包围,变得心胸狭隘,思维僵化。 (3) 简要分析第⑧段的论证过程。 2.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①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②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③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④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⑤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