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4429

【人教版】第四单元第7课《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

日期:2025-11-20 科目:体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336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目标,素养,核心,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七课《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八年级(全) 课题 第 7 课《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伤病的危害,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体育运动观念,契合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课标方向。2. 帮助学生掌握预防运动伤病的基本要求和常见运动伤病(如扭伤、擦伤、肌肉痉挛)的紧急处理方法,培养自我保护和互救的能力,落实健康行为养成的课标要求。 3. 通过学习紧急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在突发事件中沉着冷静的品质,契合体育品德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的第 7 课,是“疾病预防与安全应急”主题下的核心内容。教材首先明确了运动伤病的定义与分类(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病症),系统分析了常见成因,然后重点从“安全运动防伤病”和“紧急处理”两方面展开。内容结构清晰,实践性强,旨在引导学生将安全意识内化,并掌握在运动伤害发生时能够正确应对的初步技能,为安全、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重要保障。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高,精力旺盛,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容易因准备不足、技术错误、冲动或麻痹大意而导致运动伤病。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但对运动伤病的系统分类、科学预防和规范处理缺乏了解。部分学生可能在受伤后采用错误方法(如扭伤后立即热敷揉搓)。他们动手意愿强,对实操性学习感兴趣。教学中需通过真实案例警示、结构化知识讲解和模拟实操训练,纠正其错误认知,强化其安全行为,提升其应急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说出运动伤病的定义和常见类型(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病症);能记住预防运动伤病的基本要求;能掌握常见开放性损伤(如擦伤)和急性闭合性损伤(如扭伤)的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模拟练习,学生能够初步具备识别常见运动伤病风险的能力,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紧急处理。3. 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体育运动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他人安全负责的态度,摒弃盲目蛮干和麻痹大意的思想。 教学重点 1.预防运动伤病的基本要求(贯穿运动前、中、后)。2.急性闭合性损伤(以关节扭伤为例)的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PRICE原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将预防运动伤病的知识转化为日常体育锻炼中自觉、持久的安全行为习惯。2.帮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准确、有序地应用PRICE原则进行紧急处理操作。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或他人经历过的运动伤病;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在同学们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运动伤病的困扰。想一想,哪些情况会导致运动伤病?该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伤病?”2. 引导思考: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初步思考。3. 揭示课题: 引出课题《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紧急处理》。 1.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2. 分享自己了解或经历过的运动伤病情况。3.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本课核心问题。 探究新知 (一)什么是运动伤病 (5分钟)1. 讲解运动伤病的定义(由运动产生的运动损伤以及运动性病症的总称)。2. 讲解分类:- 运动损伤:如擦伤、刺伤、关节扭伤等,并介绍按损伤部位分类(软组织损伤、骨损伤等)。- 运动性病症:如肌肉痉挛、运动性腹痛、运动性中暑、晕厥等。3. 分析初中生发生运动伤病的常见原因:思想重视不足、缺乏合理准备活动、技术存在不足或错误、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动作粗野或违反课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