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5195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学期月测1A 1--5课(含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943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人教,历史上,学期
  • cover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月测一(A) 总 分 核分人 题号 一 二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下列证据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北京人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B.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C.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 D.历史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2.下列考古遗址、遗迹见证了我国黄河流域以半坡人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发展状况。据此,可得出原始农耕文明具有的特征是 ( ) ①开始过定居生活 ②出现农作物的种植 ③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④家畜饲养业的出现(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当时联盟首领更替实行的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商朝 B.秦朝 C.西周 D.夏朝 5.夏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履行国家职能,在税政上划九州、制五服、定税赋,明确税收收入的用途,同时设置税收管理机构,加强税收征管。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原始农业兴起 B.手工业、商业发展 C.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D.奴隶制度的建立 6.“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克昏夙有商 ”“时甲子味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武王伐纣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国人暴动” 7.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8.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由此可知,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 ) A.加强了西周统治B.实现了中央集权C.避免了割据分裂D.加强了思想控制 9.“严格地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中国古代与上述的“封建的社会”相适应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举贤制 D.世袭制 10.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人员发现,古城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材料可以判断,当时良渚社会 ( ) ①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②农业生产技术快速发展 ③法律制度严明苛刻 ④玉器制作工艺水平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12.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 ( ) A.社会变化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10分) 材料二: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文明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1)据材料一,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黄河和长江流域代表性的原始居民和最早种植的粮食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