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6534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4169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川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上期期中学科素养监测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卷6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总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总共48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距今约四千年前的山西陶寺遗址目前已挖掘墓葬1800余座,其中大型墓葬多出土成组的日用陶器和礼乐用具,小型墓葬则只有零星装饰品,不见陶器。同时遗址发现大、中、小三座城址,城内区域分工划分明确。这表明陶寺文化时期 A.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B.迈入了奴隶制社会阶段 C.形成了系统的墓葬礼仪 D.创立了成熟的礼乐制度 2.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等号召组织同盟,合力对抗他们认定的所谓“夷狄”国家。据此可知 A.周王室的地位得到提升 B.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增强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诸侯王对分封秩序的维护 3.下表是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的论断。它集中反映了 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救,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 A.法家对君主权威的推崇 B.儒家构建等级秩序的主张 C.道家对社会转型的抵制 D.墨家关于理想社会的憧憬 4.下图为西汉御史府组织示意图。图中“?”处所填的内容应是 A.御史 B.刺史 C.六科 D.郡守 5.下图是东汉著名经学家蔡邕书写的石碑(局部),每块石碑高一丈、宽四尺,矗立在京师洛阳太学讲堂的东侧。该做法 A.促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利于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 C.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实现 D.表明书法艺术性受到重视 6.下表是部分北周官员任职情况表(部分)这反映了北周时期 官员姓名 民族 官职 主要政治举措 宇文泰 鲜卑 太师、大冢宰 推行府兵制,融合鲜卑八部与汉族六军 苏绰 汉族 大行台度支尚书 制《六条诏书》,治心身、敦教化、依周礼改官制 独孤信 鲜卑 大司马 采用汉制礼仪修订鲜卑婚丧习俗 韦孝宽 汉族 徐州总管 在边境推广鲜卑马政与汉族屯田结合模式 A.权臣政治使得皇权异化 B.民族交融下的制度创新 C.汉化改革得到广泛支持 D.南北经济差距不断缩小 7.唐代,中书令领旨写“敕”后,下属的诸位中书舍人各自拟撰。中书令或侍郎从中选择一稿,稍加修改便成为正式诏书。呈送皇帝画一个“敕”字,便成为皇帝的命令即“敕”。这一制度的实施 A.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避免了三省长官决策失误 C.表明中书令掌握核心权力 D.提升了唐朝行政的规范性 8.北宋时期,朝廷在图所示地区设置了大量堡寨负责屯田、护耕和疏通粮道。据此可推知堡寨的设置 A.改善了内重外轻的军事格局 B.有效的抵御了辽和金的进攻 C.为成边军队提供了后勤补给 D.根本上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9.南宋时,杭州的官方名称是“行在所”,也称杭都,杭京,京城,官民们把开封仍尊为“京师”。杭州城的建造多仿照开封城,又带有东南沿海地区的特色,商业氛围更加浓厚。南宋都城的状况反映了 A.南宋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两京制度 B.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逐渐分离 C.国家统一理想与偏安现状的矛盾 D.专业化商业手工业市镇的兴起 10.辽代皇室祭祀,既行契丹旧礼“祭山仪”,又仿唐制立“南郊祭天”之仪;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