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7220

第8课《倾听声音》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冀人版

日期:2025-11-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8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8课,倾听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5-2026
  • cover
第 8 课《倾听声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发现声音的产生 单元:《各种各样的能》 课题:倾听声音(第一课时) 核心概念:3.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声现象) 学习内容及要求: 3~4 年级①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能说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能归纳出“物体振动产 生声音”的结论。 探究实践: 能动手让物体发出声音,并仔细观察发声时的现象;能通过 触摸、观察等方式感受物体的振动;能完成实验记录。 态度责任: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对探究声音 的产生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是振动,初步建立“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产生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振动”的含义,并能将观察到的现象(如鼓面颤动、尺子抖动)与 “振动”建立联系。对于一些不易观察的振动(如喉咙发声),能通过触摸等 方式感知。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物体发声慢动作视频或动画)、 鼓、豆子或轻小纸屑、钢尺(或塑料尺)、音叉(可选)、实验记录单(放大 版)。 学生: 作业本、“声音产生实验记录单”(每人 1 份)、每组准备:鼓 (或代替物如盆和橡胶膜)、少量豆子或纸屑、钢尺(或塑料尺)1 把、橡皮 筋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聚焦:聆听声音,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声音(风声、雨声、歌声、琴声、动物 叫声等)的音频。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由 谁、或者什么东西发出的?”(学生自由回答,如风、雨、人、钢琴、小鸟等) 2、引出课题: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追问:“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 样的声音。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可能包括:“声音是怎么来的?”“声音为什么有大有小?”“声音是怎么跑 到我们耳朵里的?”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同学们提出了很多 好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究其中最基础的一个———声音是怎样产生 的’。”(板书课题:倾听声音(第一课时)并指读) 【设计意图】 利用音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已有经验和兴趣, 引导他们提出自己关于声音的真问题,明确本课时的探究目标,指向“声音的 产生”。 二、探索: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材料准备: 课件(辅助提示)、鼓、豆子、钢尺、橡皮筋等分组实验材 料、“声音产生实验记录单”。 活动:让物体发出声音并观察 1、明确任务: “怎样让鼓、钢尺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呢?它们发出声音的 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试着让这些物 体发出声音,仔细观察,并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 2、分组实验与指导: 敲鼓: 请学生先轻轻敲鼓,听声音。然后将少量豆子或纸屑放在鼓面上, 再用力敲鼓,观察鼓面和豆子(纸屑)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鼓面振动带动 豆子跳动) 拔弹钢尺: 将钢尺一端用手压在桌子边缘,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 钢尺,观察钢尺发声时的状态。(引导学生观察钢尺快速往复运动———振动) (可选)其他尝试: 拨动拉紧的橡皮筋;触摸自己喉咙发出“啊———的 声音感受振动等。 3、记录现象: 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从“看到”、 “听到”、“感受到”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记录。例如: * 敲鼓:看到鼓面在动、豆子在跳;听到“咚咚”声;感受到鼓面在颤动。 * 拔弹钢尺:看到尺子在快速抖动;听到“嗡嗡”声;感受到尺子振动到 手麻。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让物体发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眼、 耳、手)进行观察,发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