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7561

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zip

日期:2025-11-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389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贵州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测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D D D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B A A B 17.(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机构逐渐独立,机制相对完备;台谏逐渐合一;监察官位卑权重;监察方式多样化;监察制度逐渐法制化;服务于君权,强化君主专制。(2点4分) (2)影响:有助于澄清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强化了中央集权;减少决策失误;受君主专制制度影响,效能有限。(3点6分,有言之有理即可) (3)背景: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西学东渐;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推动。(2点4分) 18.(1)背景:①英国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发展,对管理人才需求激增;②传统贵族式管理效率低下、 贪污腐败,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③克里米亚战争的刺激,暴露政府行政弊端,推动改革。(2点4分) (2)特点:议会权力不断扩大,王权不断削弱;选举权逐步扩大,政治民主化程度提高。(2分) 原因:①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②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至上原则确立,为政治改革奠定基础;③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推动,如宪章运动等。(4分) (3)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生活状况,缓和了社会矛盾;②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③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积极作用一点2分,消极作用一点2分,共4分) 19.(1)推行郡县制,加强对西南地区的行政管理;修建交通道路,加强西南地区与内地间的联系;组织移民,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西南边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2点2分) (2)主要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羁縻政策。(2点2分) 特点:措施灵活,方式多样;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政策开明,怀柔为主。(2点2分) (3)意义: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后世边疆治理提供了借鉴;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3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2分) 示例1: 观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和平交往。 阐释:中国古代,和平交往在民族关系中占据主流地位,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与融合。在经济领域,互市贸易频繁开展。例如,西汉时期开通丝绸之路,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源源不断输往西域,西域的汗血宝马、葡萄、苜蓿等也传入中原。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丰富了双方的物质生活,还加强了经济联系。北宋与辽、西夏政权对峙期间,设立榷场进行互市。北宋用茶叶、丝绸等换取辽和西夏的羊、马等牲畜,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使各民族在经济上相互依存。 文化交流层面,少数民族积极吸收中原文化。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求亲,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书籍、工匠等,传播了中原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文化,推动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政治上,和亲政策是和平交往的重要体现。唐朝与吐蕃的多次和亲,如金城公主入藏,维持了唐蕃之间长期的和平友好关系。通过和亲,双方减少了战争冲突,增进了政治互信,为民族间的进一步交流创造了条件。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各民族通过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政治和亲等和平交往方式,不断融合发展,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示例2: 观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以战争冲突为主。 阐释: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民族之间的战争冲突频繁发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