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8622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多校联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1737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江苏省,学期,答案,试题,历史,期中
  • cover
盱眙县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卷七年级历史 试卷满分: 50分 考试时间: 50分钟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伴随出土打制石器和炭屑,经测定距今约 170万年。这一发现最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 A.提供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农业起源的直接证据 B.证实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能人工取火 C.成为研究人类从非洲迁徙至亚洲的核心依据 D.为证明中国境内百万年的人类历史提供重要依据 2.甲辰(2024)年4月4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代表参加。两岸人民公祭轩辕黄帝是因为() A.黄帝治理了黄河水患 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黄帝创造了中国文字 D.黄帝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 3.如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 田 (田地);(“耒”的象形。耒:翻土工具) A.劳动生产 B.分封制度 C.兼并战争 D.祭祀礼仪 4.《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该材料中“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世袭制 B.世袭制、奴隶制 C.禅让制、奴隶制 D.世袭制、分封制 5.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分封制已瓦解 B.争霸战争连绵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衰微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1页共6页 6.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的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说法属于最能体现以客观史料为依据的历史解释是() A.《黄帝内经》是战国时期问世的医学著作 B.战国时期的战役有桂林之战、马陵之战等 C.都江堰建成后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战国时期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 7.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反映了() A.要求人们应顺应自然界运行法则, B.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策略 C.万物都有对立面并可能相互转化 D.主张“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 8.下面是某班同学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据此推断该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第一幕:秦朝暴政人民怨 第二幕:戍边遇雨勇反抗 第三幕:揭竿而起伐暴秦 第四幕:首建政权号张楚 A.楚汉之争 B.黄巾起义 C.长平之战 D.大泽乡起义 9.时空观念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之一。如图中①处的历史事件是() A.西周建立 B.东周建立 C.西汉建立 D.东晋建立 10.通过以下表格,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时间 内容 汉高祖时期 “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等 文景时期 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 “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A.依法治国 B.休养生息 C.勤俭治国 D.严刑峻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0分。) 11.(9分)科学求真,文化寻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2页共6页 材料一:近万年的文化史 ①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② ③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材料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良渚古城 陶寺古城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幕地形成鲜明对比。社会阶级分化已相当明显。 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等反映礼制的礼器,还有用人殉葬的现象,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当时,已经出现贵族与平民,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 ———摘编自部编版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