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实践与探索 【题型1】循环比赛、传播问题 5 【题型2】增长率、销售问题 7 【题型3】几何问题 10 【题型4】数字问题 13 【知识点1】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全面、系统地审清问题的已知和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并全面表示问题的相等关系,设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1.(2025春 肥东县校级期末)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风景图的四周镶一条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若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则x满足的方程式( ) A.(50+x)(80+x)=5400B.(50+2x)(80+x)=5400C.(50+2x)(80+2x)=5400D.(50-2x)(80-2x)=5400 【答案】C 【分析】根据矩形的面积=长×宽,我们可得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应该是:(风景画的长+2个纸边的宽度)×(风景画的宽+2个纸边的宽度)=整个挂图的面积,由此可得出方程.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50+2x)(80+2x)=5400, 故选:C. 【知识点2】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清题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所列方程求所列方程的解,检验和作答.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中常见问题: (1)数字问题:个位数为a,十位数是b,则这个两位数表示为10b+a. (2)增长率问题:增长率=增长数量/原数量×100%.如:若原数是a,每次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第一次增长后为a(1+x);第二次增长后为a(1+x)2,即 原数×(1+增长百分率)2=后来数. (3)形积问题:①利用勾股定理列一元二次方程,求三角形、矩形的边长.②利用三角形、矩形、菱形、梯形和圆的面积,以及柱体体积公式建立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比例关系,列比例式,通过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4)运动点问题:物体运动将会沿着一条路线或形成一条痕迹,运行的路线与其他条件会构成直角三角形,可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求解. 【规律方法】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六字诀” 1.审:理解题意,明确未知量、已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根据题意,可以直接设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含所设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他未知量,从而列出方程. 4.解:准确求出方程的解. 5.验:检验所求出的根是否符合所列方程和实际问题. 6.答:写出答案. 1.(2024秋 源汇区校级月考)一次会议上,每两个参加会议的人都相互握了一次手,经统计所有人一共握了66次手,则这次会议到会的人数是( ) A.11B.12C.22D.33 【答案】B 【分析】设参加会议有x人,每个人都与其他(x-1)人握手,共握手次数为,根据一共握了66次手列出方程求解. 【解答】解:设参加会议有x人,依题意得, , 整理,得x2-x-132=0, 解得x1=12,x2=-11,(舍去), 则参加这次会议的有12人. 故选:B. 【知识点3】高次方程 (1)高次方程的定义:整式方程未知数次数最高项次数高于2次的方程,称为高次方程. (2)高次方程的解法思想: 通过适当的方法,把高次方程化为次数较低的方程求解.所以解高次方程一般要降次,即把它转化成二次方程或一次方程.也有的通过因式分解来解. 对于5次及以上的一元高次方程没有通用的代数解法和求根公式(即通过各项系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乘方和开方运算无法求解),这称为阿贝尔定理. 换句话说,只有三次和四次的高次方程可用根式求解. 1.(2024春 新乡期末)下列式子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2xy=5B.x+y<1C.-2x+y=3D.x+=0 【答案】C 【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从二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次数为1这一方面考虑. 【解答】解:A、是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