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涵和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运用史料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原因,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中国革命人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付出的艰辛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家国情怀) 重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 8分钟阅读课本P77—P81 (包括历史图片和小字部分,大字细读,小字快读)独立思考并勾画、标注、记忆下列问题: 自学指导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结果及意义?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2.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重要论断? 3.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旗帜、目标及结果;三湾改编的内容及意义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时间、领导及意义? 5.井冈山会师的时间、会师队伍、会师后军队的名称及意义 三、工农武装割据 6.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井冈山道路的含义?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7.古田会议的时间、地点、确立的原则及意义? 8.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时间、地点、政府主席 1.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教材说说南昌起义的背景? 材料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屠杀数据 材料二: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从大革命的失败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大革命失败前后革命力量的对比 大革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 共产党党员 6万多人 1万多 工人组织成员 300万人 3万多 农民协会会员 910万人 大部分散落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一、南昌起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借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2.南昌起义概况: (1)时间: 1927年8月1日 (3)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2)地点: 江西南昌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4)经过: 南昌起义(绘画) 八一建军节 军旗升起的地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南昌起义→占领南昌→主动撤离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4)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占领南昌→撤出南昌,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 思考: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结果如何? 材料一: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共认为,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敌人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1、广东曾经是国民革命的发源地,群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