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单元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设计思路 部编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是该教材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的第三课,教学内容有“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难民的困境和救助”“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三目,第一目为重点,讲述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人口全球流动,是移民社会形成的原因;第二目讲述了移民的特例,关注到难民群体及其救助;第三目是难点,介绍移民多元文化社会的面貌、特点并延伸关于文化认同的思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对这一课的教学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生活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据此笔者认为本课教学重心应该放在现代社会移民群体的形成及移民对文化交流带来的正负影响。从学术研究看:关于移民问题,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化是移民的主要动力,移民也在逐渐成为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同时也强调应关注移民带来的双重影响。另一方面,在移民多元文化研究上,学界也关注到在移民适应与融入社会中带来的文化冲突导致现代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而多元文化主义成为重要方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极端排外主义、移民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亟待完善。从教学资源角度看,围绕“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与“难民的困境和救助”,有大量可供研讨的史料和时政资料。从学情分析看,学生学习本课的疑点主要围绕在移民群体是如何形成的?移民多元文化社会中如何处理文化认同问题等。 基于以上,笔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立意:全球性人口迁移进一步助推文化交融,也带来文化冲突,而多元一体、文化认同是大势所趋。同时根据第三单元的“单元分析与问题设计”,本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现代移民社会对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有何影响?将此问题实行关键问题层级化处理,笔者为本课设计了由三个主问题构成的一组问题链:现代移民社会形成的原因?移民社会多元文化的表现?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认同?依据教学主题及问题链,将教材整合成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移民·难民:流动的人口———多元文化形成之因,主要按时空梳理经济全球化、战争、自然灾害等带来的大规模移民群体,还有移民中的特殊群体难民,理解移民社会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交流·交融:互动的文化———多元文化呈现之态,以新加坡为代表,展现移民社会具有多元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第三部分:熔炉·拼盘:主动的认同———多元文化发展之悟,以美国多元社会“熔炉”与“拼盘”之争,探讨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认同的问题,以此点明本课教学立意:全球性人口迁移进一步助推文化交融,也带来文化冲突,而多元一体、文化认同是大势所趋。 为了配合以上问题链的解决,笔者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任务———任务一:结合教材完成时间轴,梳理二战后劳动力全球流动的历程;任务二:任选一则材料,自选角度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流动趋势作出解释;任务三:完善时间轴,找出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的努力共同来解决主问题一:现代移民社会形成的原因。任务四:结合新加坡的具体实际举例说明其文化特质;任务五:以新加坡为例,谈谈在塑造移民多元文化社会上的成功经验,这两个学习任务意在解决主问题二:移民社会多元文化的表现。任务六:分组活动:熔炉还是拼盘,谁是美国人,来解决主问题三,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认同。六个学习任务依据主问题链设计,既解决了主问题链的问题,同时逻辑上层层递进,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全球性人口迁移进一步助推文化交融,也带来文化冲突,而多元一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