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必修3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教学理念】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对应的是“学业质量水平4”。本课教学一方面通过必修与选修选择性必修知识的融通,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另一方面在以“学生为先”的教学理念下,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设计问题链等方式驱动学生学习,逐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较高层次学业质量水平。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讲述了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的重要影响。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两次古代战争展示了本专题的主题———战争在破坏经济、社会,甚至造成文化断裂的同时,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契机,从而促进人类文化的交融、变化与发展。本课第一子目“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在教材的篇幅上所占比重明显超过第二子目“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而且在不同地域联系更为困难的上古时代为东西方文化第一次融合提供了平台,相对而言更值得关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在《中外历史纲要》中略有涉及过“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和“蒙古西征”基本史实,但对“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缺少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运用历史地图和相关材料,描述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基本过程,达到时空观念学业质量水平2的要求; 2.能够运用史料,理解亚历山大远征对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而阐释“希腊化”概念,达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学业质量水平2的要求; 3.通过组织运用教材知识和补充材料,从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等方面,论证蒙古西征影响地域文化演变的结论,比较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影响地域文化演变的共性与差异,达到历史解释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难点:“希腊化”的概念;蒙古西征与地域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战争既能毁灭文明,又能孕育文明”为主题。通过创设“两次盛大婚礼”的历史情境,引入“两次征服战争”,见证了 “两个崭新时代”,阐述了古代战争对地域文化演变的影响。 本设计分为两个环节,“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为第一环节,侧重基础知识落实,以教师讲授和问题链的形式为主,引导学生理解亚历山大远征对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为第二环节,侧重升华提高,以学生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在理解亚历山大远征影响地域文化演变的基础上,组织运用教材知识,从东西方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等方面,尝试验证蒙古西征同样影响地域文化演变的结论,比较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影响地域文化演变的共性与差异,达到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水平4的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一场盛大的婚礼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政局、地理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文化风貌的地域文化。人类为了求生存、谋发展迁徙到不同的地域,互通有无的进行着商品贸易,随着人口和商品的流动,地域文化也相应发生变化。但人类交流并不总是以和平的途方式进行,还有战争。战争带给地域文化怎样的影响呢?毁灭还是孕育?让我们先从一场盛大的婚礼说起。 材料一 他还在苏萨(波斯城市,位于西亚)举行了集体婚礼———他和他的伙友们一起举行婚礼。他娶了大流士(波斯帝国君主)的大女儿巴西妮,他把大流士的另一个女儿德莉比娣斯送给赫菲斯提昂……给其他伙友的也都是波斯和米底最显贵的人物的女儿。加在一起一共有八十个。婚礼是波斯式的……对每一对他都送了礼物。其余娶了亚洲女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