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1953

18《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1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cover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2 课时 设计理念:以窦桂梅 “主题教学” 思想为指引,立足新课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核心素养,通过 “读文悟景、品词赏句、移情体验”,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之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习得 “按时间顺序写景” 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标(符合新课标要求) (一)基础目标(语言建构) 1.认识 “兴、融” 等 10 个生字,会写 “脑、袋” 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 “抽出、欣赏、名贵” 等词语,积累描写四季景色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清课文 “总 — 分 — 总” 的结构和 “按四季顺序写景” 的思路。 (二)发展目标(思维与审美) 1.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对比品读,感受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与生动性(如 “抽出”“浸”“刮” 等动词的妙处)。 2.学习作者 “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 的方法,尝试用几句话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景色,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 (三)素养目标(文化与情感) 1.感受小兴安岭作为 “宝库” 与 “花园” 的双重价值,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2.体会文本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理念,初步感知东北林区的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特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理清课文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难点 1.体会关键词句(如 “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积满了白雪”)的表达效果,感受景物的动态与静态美。 2.迁移文本写法,进行片段仿写,实现 “读” 与 “写” 的结合。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兴安岭四季风光视频、高清图片、重点词句卡片。 学生预习:通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 “△” 标出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一)情境导入 ———走进东北的‘绿色宝库’”(5 分钟) 播放视频:配乐展示小兴安岭四季风光(春的嫩绿、夏的浓荫、秋的金黄、冬的洁白),教师旁白:“在我国东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 ——— 它春天抽出新枝,夏天盛满绿荫,秋天挂满果实,冬天裹着白雪;它既有看不完的美景,又有挖不尽的宝藏。它就是 ——— 美丽的小兴安岭。” 板书课题,指导朗读:“‘美丽’两个字要读得轻柔,带着向往;‘小兴安岭’要读得清晰,注意‘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 xīng。一起读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以情入境”,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激发阅读兴趣,为文本学习铺垫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 ———梳理文脉,初识‘宝库’”(15 分钟) 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 字词闯关: (1)出示生字卡片:“脑、袋、严、实” 等,重点指导 “袋” 的写法(上下结构,下面是 “衣”,不是 “衣” 的简化),用 “严严实实” 说短语(如 “严严实实的树叶”“严严实实的雪”)。 (2)出示词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引导学生发现 “AABB 式”“ABAC 式” 词语特点,齐读积累。 理清结构: (1)提问:“课文哪句话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特点?”(第 1 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 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板书 “总 — 分 — 总”:“开头总写小兴安岭是‘花园’和‘宝库’,中间分别写了四季的景色,最后又总结它的美丽与富饶。这就是‘总 — 分 — 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落实新课标 “识字写字” 基础目标,通过 “读 — 认 — 用” 结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