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预习学案 第五单元《等式的性质》 一、预习目标 结合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初步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能准确描述“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和“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通过观察、模仿教材中的天平操作示例,能判断简单的等式变形是否符合等式的性质(如判断“若x=5,则x+3=5+3”是否正确)。 能运用等式的性质,对简单的等式进行变形(如由“x-4=7”推出“x=7+4”,由“2x=10”推出“x=10÷2”),为后续学习解方程奠定基础。 主动联系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跷跷板、杆秤),类比理解等式的性质,培养用直观情境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二、预习重难点 (一)预习重点 理解并记忆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明确“同时”“同一个数”“不为0”(针对除法)等关键条件。 能根据等式的性质,对简单等式进行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的变形。 (二)预习难点 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的原因(为什么不能除以0)。 区分“等式变形”与“非等式变形”,准确判断变形是否符合等式的性质(如避免出现“若3x=12,则x=12×3”的错误)。 三、预习任务 阅读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等式的性质》教材内容(通常为第64-65页),重点观察教材中“天平平衡与等式变形”的插图,圈出描述等式性质的关键语句(如“同时加上”“同时乘”“不为0”),标记不理解的地方(如“为什么除以的数不能是0”)。 结合教材中的天平示例,完成“预习内容”中的思考与填空,记录对等式两条性质的理解。 独立填写“概念填空”,检验对等式性质核心内容的掌握。 完成“预习检测题”,先做必做题巩固基础,有余力再完成选做题提升应用能力。 尝试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跷跷板两边同时加相同重量的物体仍平衡)解释等式的性质,课堂上分享。 四、预习内容 (一)任务1:探究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 天平情境1: 初始天平平衡,对应等式:x=10; 若天平两边同时加上2个5g的砝码(共10g),天平仍平衡,此时等式变为:x+10=10+10; 若天平两边同时减去10g的砝码,天平仍平衡,此时等式变为:(x+10)-10=20-10,即x=10。 由此可总结:等式两边同时( )或( )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1。 模仿练习: 若等式“a=8”成立,根据等式性质1,在括号里填数使等式仍成立: ① a+3=8+( );② a-5=8-( );③ a+( )=8+7。 (二)任务2:探究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天平情境2: 初始天平平衡,对应等式:2x=20; 若天平两边的砝码数量同时乘2(左边2个x变为4个x,右边2个10g变为4个10g),天平仍平衡,此时等式变为:2x×2=20×2,即4x=40; 若天平两边同时除以2(左边2个x变为1个x,右边2个10g变为1个10g),天平仍平衡,此时等式变为:2x÷2=20÷2,即x=10。 思考:若等式两边同时除以0,会出现什么问题?(提示:0不能做除数),因此总结:等式两边同时( )或( )同一个( )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2。 模仿练习: 若等式“3y=15”成立,根据等式性质2,在括号里填数使等式仍成立: ① 3y×4=15×( );② 3y÷3=15÷( );③ 3y×( )=15×6。 (三)任务3:运用等式的性质变形等式 根据示例,对下列等式进行变形: 由“x-6=12”,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同时加6,可得:x-6+6=12+6,即x=( ); 由“5x=30”,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5,可得:5x÷5=30÷5,即x=( ); 由“x÷4=9”,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时乘4,可得:x÷4×4=9×4,即x=( )。 五、概念填空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 )或( )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 )或( )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