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8207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课时教案

日期:2025-11-17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61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课时,时空,长的,元成,单元成
  • cover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单元概要   本单元以“交往”为主题,围绕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交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本单元遵循人的社会性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家庭领域开始,逐步扩展到学校领域,引导学生认识与家人、老师、朋友、同学、集体的关系。因此,本单元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延伸。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第六课“友谊之树常青”、第七课“在集体中成长”以及“单元思考与行动”组成。通过本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主动交往的意识,在与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的交往中不断提高交往能力,主动承担起建设美好集体的责任,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②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①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团结同学,宽容友爱。②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 3.健全人格:①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乐观的态度,学会合作,树立团队意识。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③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自我改进。④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4.责任意识:①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②主动承担起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 课程内容要求 1.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团队活动中增强合作精神。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重点:家的意味;建设美好的家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缔结真挚友谊;建设美好的集体。 难点:学会化解家庭矛盾;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友谊的真谛;集体生活的作用。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第1课时 家的意味 教材 分析 《家的意味》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本课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家的含义和意义,二是家的作用,三是家风的影响。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 道德修养:了解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家风对我们的影响,能自觉传承家风。 重点 难点 重点:家的作用。 难点:优良家风的影响。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教学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播放视频《family》(见课件) 思考:看了视频《family》后你有什么感受 点拨: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家。家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而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的“家”文化又有哪些作用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家的意味》。 方式二:展示甲骨文“家”字,讲解“家”字的结构与含义。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家的含义是什么 2.家的作用有哪些 3.优良家风有什么影响 4.家庭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26页的生活观察。(见课件) 思考:结合上述说法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点拨: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相关链接: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见课件) 2.讨论交流: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家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怎样的意义。 点拨: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