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刻度尺使用错误的是( )。 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读数时,视线可以不用正对刻度线. 记录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四季更替 B.流星划过夜空 C.生物的新陈代谢 D.花开花谢 3.如图所示,小鹏收到的海鲜快递包装中用的是冰袋保鲜,冰袋保鲜的原理是( )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凝华吸热 4.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液化的是( ) A. 河面结冰 B. 草叶上的露珠 C. 冰雪消融 D.枝头挂满白霜 5.小天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图乙是他绘制的温度和时间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B.水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一直上升。 C.由图乙知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D.水面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形成的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以地面为参照物,正在行驶的汽车是静止的。 B. 小明以车内座椅为参照物,正在行驶的汽车是静止的。 C. 小明以窗外树木为参照物,正在行驶的汽车是静止的。 D. 小明以楼房为参照物,正在行驶的汽车是静止的。 7.选出正确的( ) A. 1cm= 0.01mm B. 1mm=10cm C. 1m=100mm D.1m=1000mm 8.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步行的速度为1.1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0cm C.教室房间的高约为15m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dm 9.下列声现象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超声波清洗机C.倒车雷达 D. B超检查身体 10.自然界中万物生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其中声音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人都能听到 B.我国“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出舱后,在太空中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 C.常见医用设备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脏器信息的 D.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1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钢尺进行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小明拨动尺子却听不见尺子发出声音,可能是因为尺子振动太快 C.同桌小华觉得小明拨动钢尺时声音变大但音调没变,一定是小明增加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D.小明可以用该钢尺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2.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和 , 。 3. 600nm = m. 54km/h = m/s. 4.读出物体的长度 5.二胡和口琴同时演奏C调的“fa”音时,它们发出声音的 相同;某只昆虫翅膀在1.5min内振动了2250次,则翅膀的振动频率应为 Hz,人耳 (选填“不能”或“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6.凝华是物质由 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 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放大了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