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8683

【初高中】【期中通用】家长会:5天的努力,2天归零 课件 (共19张PPT)

日期:2025-11-15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23684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天,PPT,19张,课件,初高中,努力
  • cover
(课件网) 一场没有虚言的 家长会 5天的努力,2天归零。 汇报人:X老师 时间:2025.11 目录 CONTENTS 壹 开场:一次真诚的对话 贰 三个面对的残酷现实 叁 我们为何如此焦虑 肆 “静待花开”,并非“袖手旁观’ 伍 四个尝试的改变 陆 回归教育的本质 开场:一次真诚的对话 壹 开场:一次真诚的对话 不仅仅是为了开一场例行的家长会,更是为了进行一次真正有深度的交流。我准备跳过那些“每个孩子都很棒”的客套话,也想暂时放下那些“努力就能成功”的励志语。 一次真正有深度的交流 有些话或许直接,但请相信这是出于真诚;有些观点可能与您以往的认知不同,但忠言利于行。我坚信,一次推心置腹的沟通,远胜十次流于形式的会面。 壹 三个面对的残酷现实 贰 那些我们眼中“懂事”和“自觉”的孩子,背后几乎都站着一位或几位“不自觉”的家长--他们“不自觉”地放下手机,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不自觉”地牺牲个人的娱乐时间,给予监督和陪伴;“不-自觉”地将这份坚持,融入了年复一年的日常。 有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但一个连规律作息都难以做到的孩子,我们如何指望他能自主规划学习 自律,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长期“他律”内化而成的习惯。 孩子今天的自律,源自于父母昨天用耐心和规则一日日“守护”出来的结果。 三个面对的残酷现实 贰 现实一 纯粹“自觉”的孩子,是个美丽的误会 学校能够传授知识体系,但无法替代家庭塑造健全的人格;老师可以教授学习方法,但无法给予父母那份无可替代的亲情陪伴。 教育,从来不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家庭与学校的“协奏曲”。您不能像寄送一份包裹那样把孩子交给学校,然后等待着签收一个完美的“成品” 三个面对的残酷现实 贰 现实二:教育,不是一项可以“外包”的服务 现实三:五天的努力,可能被两天“归零” 我们在学校里,用五天时间辛苦建立起来的学习节奏和习惯,有时在短短一个周末后就可能被打回原形。周一到周五,学校有固定的作息和学习要求。但周五一回家,许多家庭的模式是:“孩子辛苦了一周,该放松放松了。” 结果是什么 周末两天,作息颠倒,游戏不断,作业拖到周日深夜才草草了事。周一回到学校,孩子带着疲惫和涣散的状态,老师又需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帮他把心收回来。 这就是“5+2-0”的困局。 三个面对的残酷现实 贰 教育的链条,任何一环的松动,都可能让我们前功尽弃。 我们为何如此焦虑 叁 沟通的困境:您想关心他的学习,他却嫌您唠叨;您想给出建议,他却认为您不理解他。一场本应温馨的对话,常常演变成一场精疲力竭的拉锯战。 管教的无力:您让他去学习,他嘴上说着“等一下”却迟迟不动;您让他放下手机,他口头答应“马上”,却总有下一局。您的催促和怒火,换来的可能是他的消极抵抗或阳奉阴违。 成绩的瓶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补课效果显著,自家的孩子却收效甚微。您开始怀疑孩子的天赋,却不忍承认;想要顺其自然,却又心有不甘。 我们为何如此焦虑 叁 “静待花开”,并非“袖手旁观” 肆 花儿为什么能绽放 因为它有园丁的浇水、施肥、除虫和修枝。如果只是把种子丢在土里“静待”,等来的不是繁花满枝,而是枯萎凋零。 孩子贪玩想懒散时,父母的原则守护他规律的作息。孩子困惑想逃避时,父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让他看清方向。 静待花开”,并非“袖手旁观” 肆 近年来,流行一个很美的词--“静待花开” 孩子畏难退缩时,父母的鼓励支撑他走过最难的路。 四个尝试的改变 伍 四个可以尝试的改变 伍 有效的沟通是什么 “我相信你有能力克服这个困难,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找-这是传递信任。到最好的方法。” 语言是带能量的。同样的目的,换一种表达,就是从“对抗”到“对话”的转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