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0333

第二单元5.2《大学之道》 课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642053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单元,大学之道,课件,教学设计,高中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方案 ———修身明德·人生规划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欢迎来到“人生规划局”!今天我们要破解一份来自两千年前的顶级人生算法———曾子的《大学之道》。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仅是儒家的理想,更是一套精密的人生成长程序。 作为见习规划师,你们需要: 1 破译密码———理解文言背后的智慧 2 组装系统———梳理三纲八目的逻辑 3 升级应用———思考对现代人的启示 现在,请打开这份竹简密卷(课文),我们开始解码! 学习目标 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 4.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背景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西周宗法封建制度和礼乐制度的逐渐被破坏,“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文化垄断也发生了改变,一批旧贵族由于战乱和亡国等原因,其身份由贵族转变成士民和庶人,其所掌握的贵族文化也随之流传到民间。 在这种情况下,原先在贵族社会中广为流传的“礼”(主要是维持家庭成员关系的各种礼节)逐渐下移并为普通家庭所接受。 这便是《礼记》成书过程中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的社会现实。 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 编者: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相传是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 内容: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意义:《礼记》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的核心思想:明一德(专一),惟格一物,通过日新月异的努力,达到至善至美。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题解: “大学之道”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一、声纹解码·诵读古律 1.明确字音。 本末(mò) 壹(yī) 2.观看《朗读者》薛其坤老师朗读视频 3.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