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1245

5 秋天的怀念课件(共44张PPT)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4617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上册,七年级,语文,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或直接或含蓄的表达。朗读时,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要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品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秋天的怀念 七年级上册 · 语文 感受秋天 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秋天,是一个复杂的季节。它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凋零的伤感。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发生在秋天的故事,感受一份深沉如秋的———怀念。 课题设疑 看到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谁在怀念? 怀念谁? 为什么是在秋天? 怀念的是什么? 学习目标 一、披文入情(知识与技能): 识记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梳理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二、品读感悟(过程与方法): 通过圈点批注、朗读品味,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我”的情感变化。 三、叩问心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生命的坚韧,理解“好好儿活”的深刻含义。 学会感恩与珍惜。 作者简介 你能与我一同笑看———《永在》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北京地坛/ /北海公园/ 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93年,是史铁生对母亲的深切缅怀。在他双腿瘫痪后,母亲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倾尽所有爱他、鼓励他。母亲自己身患重病(肝病),常常疼得整宿整宿睡不了觉,却从未在儿子面前表露。她有一个心愿:推儿子去北海看看花。但这个心愿最终未能实现,她突然离世,成为史铁生心中永远的痛与悔。 字词通关 瘫痪 (tān huàn) 暴怒无常 (bào nù wú cháng) 沉寂 (chén jì) 侍弄 (shì nòng) 整宿 (zhěng xiǔ) 憔悴 (qiáo cuì) 扫清阅读障碍 字词通关 理解词义 憔悴:形容人瘦弱,脸色不好看。 翻来覆去:形容来回翻身,睡不着觉;也形容一次又一次。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整体感知 请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情节,文章围绕“我”和母亲,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我”瘫痪后,脾气暴怒,母亲默默忍受、细心劝慰。 母亲多次恳求推“我”去北海看花,但总被“我”拒绝。 母亲再次准备带“我”去看花,却因肝病发作而猝然离世。 又是一个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花,“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细读品味 本环节我们将聚焦三个核心: 1.“我”的世界。 2.母亲的爱。 3.共同的“好好儿活”。 细读品味 感受“我”的绝望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细读品味 “暴怒无常”体现在哪里?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 “砸碎”、“摔向”是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痛苦与绝望。雁阵能自由南飞北归,歌声甜美欢乐,这些都与他瘫痪的、灰暗的现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