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7312

4.3 熔化和凝固 题型专练 (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2898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2024,物理,初中,学年,2025-2026
    4.3 熔化和凝固 【题型1】熔化和凝固 1 【题型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4 【题型3】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图像 7 【题型4】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1 【题型1】熔化和凝固 【典型例题】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答案】C 【解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根据题意知,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1】关于水结成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放热过程 B.熔化、吸热过程 C.凝固、吸热过程 D.凝固、放热过程 【答案】D 【解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水结成冰属于凝固,凝固放出热量。故A、B、C错误,D正确。 【举一反三2】2024年初春,湖北惊现“冻雨”,天空洒下的冷雨,一接触温度低于0℃的树枝、草地、屋檐等,便迅速冻结成晶莹的冰,这种现象属于(  ) A.熔化 B.凝固 C.凝华 D.升华 【答案】B 【解析】冷雨接触到低于0°C的树枝、草地、屋檐等物体时,就会迅速变成冰,冷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举一反三3】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 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 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答案】C 【解析】“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错误; 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 【举一反三4】2024年2月,湖北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冻雨”。“冻雨”是高空中的冰晶、雪花下降到2~3千米时,周围温度升高 成低于的过冷却水滴,当它接触到低于的地面和物体时,就会迅速 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冰壳,又称为“雨凇”。(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熔化 凝固 【解析】冰晶、雪花是固体,周围温度升高时,会熔化成水。 过冷却水滴接触到低于0°C的地面和物体时,就会迅速变成冰,由液态到固态,是凝固。 【举一反三5】如图所示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吸收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答案】凝固 【解析】液态氮迅速吸收大量热量,导致液态酸奶温度降低,由液态变为固态,物态变化为凝固。 【举一反三6】如图所示,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吃起来又酸又甜,十分美味。其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它是将山楂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熬制好的糖浆水,待糖浆水冷却变硬后就做成了冰糖葫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凝固 【解析】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举一反三7】2024年2月,湖北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冻雨”。“冻雨”是高空中的冰晶、雪花下降到2~3千米时,周围温度升高 成低于的过冷却水滴,当它接触到低于的地面和物体时,就会迅速 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冰壳,又称为“雨凇”。(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熔化 凝固 【解析】冰晶、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