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7320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题型专练 (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40706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2024,物理,初中,学年,2025-2026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题型1】双耳效应 1 【题型2】超声波与次声波 2 【题型3】声音与信息 3 【题型4】声音与能量 6 【题型5】噪声及其来源 8 【题型6】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9 【题型7】声源处控制噪声 10 【题型8】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12 【题型9】声音接收处控制噪声 13 【题型1】双耳效应 【典型例题】关于双耳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双耳效应就是两只耳朵产生的效应 B.双耳效应可以使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 C.音响的双道立体声就是双耳效应的直接应用 D.双耳效应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举一反三1】手机放在隐蔽处找不到时,用另一手机拨打该手机,人们根据其所发出的声音能判断其所在位置,这利用了(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双耳效应 【举一反三2】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大致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举一反三3】关于双耳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双耳效应就是两只耳朵产生的效应 B.双耳效应可以使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 C.音响的双道立体声就是双耳效应的直接应用 D.双耳效应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举一反三4】人有两只耳朵,发声体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      及其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     效应。 【举一反三5】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在2min内翅膀振动了600次,其频率是      ,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由于同一个声音传到人双耳的时间、强弱和其他特征会有微小的差别,因此人们就能判断声源的位置,这就是      效应。 【举一反三6】人有两只耳朵,发声体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      及其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     效应。 【题型2】超声波与次声波 【典型例题】在下列各组动物、仪器或自然现象中,不能产生次声波的是( ) A.蝙蝠 B.地震 C.台风 D.大象 【举一反三1】2023年12月18日,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6.2级地震,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则次声波(  ) 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 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举一反三2】冬天下雪时我们会觉得,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但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也是会发出声波的,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之间。雪花落水的声音属于(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光波 【举一反三3】在下列各组动物、仪器或自然现象中,不能产生次声波的是( ) A.蝙蝠 B.地震 C.台风 D.大象 【举一反三4】2023年12月18日,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6.2级地震,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则次声波(  ) 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 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举一反三5】古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如图所示,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选填“低于”或“高于”),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 声波;人们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音色”)来辨别黄莺啼声的。 【举一反三6】(1)人能感知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 ~ Hz之间。物理学中把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可闻声)。 (2)超声波与超声波: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 ,把低于20Hz的声叫 。 (3)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各不相同。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一般会伴有 产生,很多动物都能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