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7658

广东省四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28703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省,试卷,答案,图片,语文,四校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四校联合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 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 为游牧民族的家园。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 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距今3500~3000 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 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农耕区与畜牧区 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中国北方农牧交 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 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 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 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随着这一地 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 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 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 产部门。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 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 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高二11月四校联合检测语文卷第1页(共8页)】 6102B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四校联合检测·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4 6 7 10 11 12 15 19 21 22 答案 A C B D B D B C D C C A C 1.A[A项,“后者又早于放养型畜牧业”错误,这里的“后者”指游牧型畜牧业,由材料一第四段“游牧型畜牧业 (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可知,应是“晚于”。] 2.C(A项,“西辽河流域不具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条件”错误,且“导致”强加因果。由材料一“中国境内 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 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可知,西辽河流域属于游牧地带,看不出西辽河流域不具备“逐水草而 居”的游牧生活条件,也看不出这是大兴安岭导致的。B项,“游牧业…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 欧亚草原”错误,由材料一“在气候变迁的大背景下,欧亚草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了选择;放弃原始农业, 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可知,游牧业并非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原,而是欧亚草原 的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D项,“因此这一地区的游牧者从农耕者那里换取粮食时更看重黍”无中生有。材 料二只是说“这一地区种植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