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8405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4397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南省,历史,答案,图片,试题,期中
  • cover
2025一2026学年度上期期中素质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 (注: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材料分析题 题型 选择题 总分 21 22 23 24 25 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小明计划寒假期间参观某处早期人类遗址,该遗址中的 早期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 约170万年。右图中正确表示该遗址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右图是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陶器的刻画符号,呈现的是猪被限制 于绳索与木架中的造型。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可能( A.明确了社会分工B.懂得了驯化动物 C.掌握了栽培技术D.学会了建造房屋 3.半坡遗址出土了用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 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这可用于印证半坡人 A.饲养家禽动物B.广泛种植水稻。C.掌握纺织技术 D.住干栏式房屋 4.在长江流域的一个人类遗址挖掘中,许多出土的陶釜底部还残留着烧糊了的米饭的“锅 巴”,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骨耜。可以判断当时人们已经能够 () A.人工种植粟 B.人工种植水稻C.人工种植蔬菜 D.饲养牲畜 5.古代先民在炊煮食物时,需克服“水火不容”的矛盾。河姆渡与半坡等新石器时代聚落, 通过创造某种器具作为隔离层,实现了“水火相济”。这种关键器具的制作技术是() A.人工取火 B.栽培粟黍 C.制作陶器 D.磨制石器 6.同学们准备开展“远古回声一一黄河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观察 下图,可知 () A.早期黄河流域原始农业发达 B.中华文明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马家窑文化 陶寺都 。城遗址/O龙山文化 C.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地 半坡文化 ○大汶口文化 D.在黄河流域诞生了封建国家 右图为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其名字源于良渚遗 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玉琮在当时是财富和权力的象 征,玉琮的数量可以判断墓葬主人地位的尊贵等级。这说 明当时 () A.有较高的审美观念B.陶器制造业发达 琮琮 玉琮 C.出现了阶级分化D.出现了原始农业 F七年级历史-1-(共6页) 8.“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刻起, 就注定要与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共存。右图所反映的传说是(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女娲造人 D.夸父追日 9.司母戊鼎采用组芯方法,用21块陶范铸成;除双耳外,鼎身都是一次铸成。据此可知 商朝 ( A.铸造工艺先进 B.农业技术创新 C.青铜器种类多 D.商品经济发展 10.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显示尊卑关系、象征使用者的 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而青铜器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为“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 这段话旨在描述商周时期青铜器 () A.用途广泛 B.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C.种类丰富 D.治炼技术高超 11.春秋时期,霸主肩负着协调、平衡各国关系,保护属国利益的义务,并且组织各国以盟 誓的形式,公开申明反对用战争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反映出 ) A.诸侯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诸侯严格遵从礼乐秩序 C.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D.诸侯之间关系非常融洽 12.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 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 A.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诸 B.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七 雄 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并 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立 13.下表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中国通史》一书的部分目录,由图可知这部分目录的主题 应该是 () 齐鲁长勺之战… A.诸侯争霸 秦晋韩原之战… B.三家分晋 晋楚郊城之战… C.百家争鸣 吴师破越… D.秦灭六国 14.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逐渐增强,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实行变法改革。这说明各国变法 () A.顺应了社会转型B.促进了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