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8465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时作业(教师版+学生版)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748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教师,纲要,中外,统编,高中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选择题 A组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题组1 秦的统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课时导言”改编]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据此可知(  ) A.海内一家理念开始形成 B.学在民间促进士阶层崛起 C.政治统一顺应时代需要 D.儒家学派推崇周天子统治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定于一”和“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可知,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即政治统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开始形成”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题干所述与士阶层崛起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统一,据此不能得出儒家学派推崇周天子统治的说法,排除D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学思之窗”改编]秦国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描述:“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任用商鞅变法 B.采取远交近攻 C.网罗天下英才 D.连接各国长城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可知,李斯认为不是秦国的士人也能效忠于秦国,把这些人赶走会增加敌国的人才实力,秦王接受其建议广纳贤才,故选C项;据所学,商鞅是秦孝公时期的人,而材料是嬴政时期,排除A项;据所学,远交近攻是嬴政统一六国的策略,而材料主旨是人才的作用,排除B项;据所学,连接各国长城是秦统一之后为了防范少数民族入侵而采取的策略,而非人才问题,排除D项。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史料阅读”改编]“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些评价主要反映秦始皇(  ) A.加强了对地方的建设 B.实现统一和创立秦制 C.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 D.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创立秦制,巩固统一,故选B项;“加强对地方的建设”属于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之一,排除A项;“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属于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之一,排除C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是秦统一的影响,排除D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主干知识”改编]秦朝建立后,除在全国推广郡县制外,还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的上述举措(  ) A.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 B.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C.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D.加强了社会基层的管理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统一车轨……整顿社会风俗等”可知,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统治区域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选B项;材料所述为秦朝加强对疆域内的统治措施,并非扩大统治疆域,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C项强调的是处理民族关系,材料所述措施并非针对民族关系,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秦朝的社会基层主要是乡、里等基层单位,而材料所述措施强调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并非专门针对乡、里这一层面,排除D项。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教材图文”改编]如图是出土于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的秦户籍簿,这一户籍管理模式(  )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A.利于文书政令的传达 B.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C.便于国家赋役的征收 D.消除了地方叛乱的隐患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里耶镇的秦户籍簿”“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