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检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条形码粘贴处 氵3,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 4.考生须独立作答,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非选择题 总分 题号 选择题 13 14 15 得分 选择题涂卡处 1[A][B][c][D] 6[AJ[B][C][D] 11[A][B][C][D] 2[A][B][C][D] 7[A][B][C][D] 12[A][B][C][IDJ 3[A][B][C][D] 8[A][BJ[C][D] 4[A][B][c][D] 9[A][B][C][Dj 5[A][B][c][D] 10[AJ[B][c][D 得 分 评卷人 一 、选择题。(本题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石是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它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郧县人和蓝田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A.王朝更替 B.人类起源 C.远古传说 D.原始农业 2.下表是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情况。此表反映出大汶口文化( 墓葬号数 随葬品数量 61号 只有1件陶骨和1块砺石 70号 合葬墓,总共只有1件石铲 10号 80余件精致漂亮的陶器,象牙杭、象牙雕筒、玉质臂环等 A.出现原始农业 B.商业交换频繁 C.出现贫富分化 D.禅让制度盛行 FP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3.炎帝陵和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每年清明到这里祭扫的人络绎不绝。这体现了 炎黄子孙的( A.信仰多元化 B.民族认同感 C.民族差异性 D.思想包容性 4.小历同学制作了右侧思维导图。其中” ”处应填入的是( A.“国人暴动” 炎帝 B.阪泉之战 黄帝 >→舜→启 C.世袭制 禅让制 D.皇帝制 4题图 5.这场战役推翻了腐朽的商朝统治,结束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战 之后,周朝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和管理。这场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6.右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诸侯 B.王室地位逐渐衰微 C.学术思想异常活跃 诸侯 D.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6题图 7.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直接打破了地理与血缘的隔阂。各大诸侯国为扩张势力,不断 兼并周边小国和戎、狄、夷、蛮等部族。例如,楚国吞并江汉流域众多部族,晋国征服北方戎狄, 将这些原本处于华夏文明边缘的族群纳入同一政治实体,迫使不同族群在共同疆域内杂居共 处。这表明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 A.民族交融 B.各国改革 C.技术进步 D.思想繁荣 8.《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 野千里,号为‘陆海’。”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A.大禹治水的方法 B.都江堰的影响 C.盘庚迁殷的原因 D.青铜器的种类 FP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烟2025—2026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检测 历史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1.本答案仅供参考,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只要正确,同样得分。 2.如考生答案政治观点错误,则该题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B C A B A B B D D D 一、 二、13.(1)③①②。(3分) (2)分封制。(1分) (3)共同之处:都出现了宫城;都发现了不同等级的墓葬。(4分,意思相近即可)历史结论:中华文明 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分,意思相近即可) 14.(1)改革:商鞅变法。(1分)成效: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 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4分,意思相近即可) (2)观点一:儒家;观点二:道家;观点三:墨家;观点四:法家。(4分) (3)政治的变革;思想文化的发展。(4分,意思相近即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