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8691

20 古诗三首鹿柴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日期:2025-11-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9018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三首,鹿柴,同步,课件,教学设计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鹿柴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 认识 “返、苔”2个会认字,读准 “柴(zhài)” 的特殊读音,会写 “返”1个会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幽静感,背诵古诗。 3. 结合注释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画面,体会 “以动衬静” 的写法,感受深山幽谷的静谧之美。 重难点 1. 掌握会认字和会写字,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幽静画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诗题 播放 “空山回声” 音频(空旷山谷中传来模糊人语),提问:“听了这段声音,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引导说出 “安静的深山”)” 2.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 “柴”:“这里读 zhài,指地名‘鹿柴’,是王维隐居的地方。跟老师读课题,边读边想:深山里有什么?” 3. 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他的诗就像一幅画,尤其擅长写山水的幽静之美,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笔下的鹿柴。”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初读感知 (1)播放古诗朗诵音频:“请同学们先听范读,注意‘返、景’的读音,然后自己试着读 2 遍,圈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诵读古诗,要求:“把握好停顿,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2. 生字检测: 出示生字卡片,笑着说:“小老师挑战!谁能带领大家读‘返、景、苔’?” “景” 在诗中指 “日光”,读 jǐng。 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小组合作学习: 用‘○’标出诗中景物(空山、返景、深林、青苔等),用‘?’标出不懂的地方。 结合插图、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适时点拨重点词语(“鹿柴”“但”“返景”)的意思。 2. 逐句解析,突破难点: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① 提问:“‘空山’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引导发现 “有人语响”)” ② 人语响:远处模糊的说话声,引导:“在安静的山里,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觉得山里更安静了还是更热闹了?(体会以动衬静)”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① 出示夕阳照进树林的图片(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青苔上),指着说:“‘返景’就是夕阳的光,它像小画家一样,把哪里照亮了?(青苔)” ② 引导想象:“阳光移动时,青苔上的光斑会怎样?(一闪一闪、慢慢移动)” 3.想象诗境。 自由读诗,说说整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幽静、深远) 4. 整体梳理:“谁能当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鹿柴的景色?” 四:赏读背诵,指导书写 1. 配乐朗读:“请用轻柔的声音读古诗,就像怕打扰山里的安静一样,读出夕阳下空山的美。” 2. 指导背诵。 3. 指导书写“返” 作业设计 1. 基础题:抄写会写字 “返” 2 遍,背诵古诗。 2. 拓展题:搜集王维的另一首山水诗(如《竹里馆》),和家人分享其中的安静画面。 板书设计 20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动衬静)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光影美) (幽静 空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件网) 地名,王维隐居的地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因擅长写山水诗而著名。宋朝文学家苏轼赞誉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王 维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fǎn tái / / / / jǐng 初读古诗 返 景 苔 识记生字 fǎn tái jǐng 日光 小组合作学习 1. 用“○”标出诗中景物,用“?”标出不懂的地方。 2.结合插图、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品读古诗 鹿 柴 [唐]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