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9006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青海)(含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0次 大小:8352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中考,青海,复习,一轮,历史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题组一 真题挑战 考点1 西周分封制 1.(2025·青海)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为强化对新征服的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此可知“分封”的目的是(A) A.巩固周朝统治 B.削弱诸侯势力 C.增强地主权势 D.分割宰相权力 考点2 甲骨文 2.(2024·青海)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象征。以下是“龙”字不同的写法,其中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是(A)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草书 考点3 商鞅变法 3.(2022·西宁节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商鞅变法的目的以及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 材料: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迟缓……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继承献公的事业,进行改革。公元前356年,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考点4 百家争鸣 4.(2023·青海节选)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主张。 材料: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5.(2023·西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家通过建构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社会治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地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毫无疑问,这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法家传统也能够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 ———选编自钱大军《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家传统及其价值》 材料二:(西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时代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中国古代法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结合所学,列举一例能反映材料二时代精神的作品。 历史意义:以法家社会治理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地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现实价值:法家的社会治理思想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法治建设;为当今社会的法治化进程提供实践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等。作品:《神曲》《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两种思想兴起时所处时代背景的相似点及产生的共同影响。 相似点:社会转型时期。共同影响: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 6.(2022·西宁节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画作中中心人物的思想主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