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十七中2025级高一第一学期化学阶段检测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Fe:56 Ba:137 一、选择题(共40分。1-10单选,每题2分,11-15不定项,有一或两个答案,每题4分。)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符合的是 A. 纯碱———治疗胃酸过多 B. 次氯酸钠———消毒剂 C. 过氧化钠———漂白剂 D. 小苏打———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 2. 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 酒精不小心洒在实验桌上,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 B. 金属钠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硫酸或盐酸冲洗 D. 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放回原试剂瓶 3.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的原子数为 B. 和混合气体中的氧原子数为 C. 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中Cl原子数目为NA D. 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4. 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Ⅰ:鲜花褪色不能证明氯气具有漂白作用 B. 图Ⅱ:除去氯气中的少量HCl,试剂X可选用饱和食盐水 C. 图Ⅲ: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 图Ⅳ: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亚铁,产物溶于水,溶液为浅绿色 5. 下列有关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和都能与、发生反应,且产物相同 B. 和不可以相互转化 C. 与的反应为化合反应,而与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 呼吸面具中常作供氧剂,而不能 6.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正确性及二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钠与水接触熔成小球 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较低 Ⅰ对,Ⅱ对,有 B 钠放入水中,浮在液面上 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气体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金属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Ⅰ对,Ⅱ对,有 D 钠钾合金可以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金属钠质软,可以用刀切 Ⅰ对,Ⅱ对,有 A A B. B C. C D. D 7. 两个试管分别装有等浓度的和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者为 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 C 分别加入酚酞溶液 红色较深的是 D 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者为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均可储存在钢瓶中 ②实验室可直接用手取金属钠 ③将Na和分别放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均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并有无色气体放出(已知与水反应放热) ④不经切割,可直接用大块的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⑤干燥的氯气可以使红色鲜花褪色 ⑥人类最早用于研究物质的方法是观察法 ⑦纯净的在中安静地燃烧,发生苍白色火焰 ⑧制作馒头过程中,可用食用碱面()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 A. ①②④⑤ B. ③⑤⑥⑦⑧ C. ②④⑤⑧ D. ①③④⑦⑧ 9. 化学源自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合成和发现了一些新物质,如新型氢分子、新型氧分子、高能微粒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能微粒摩尔质量为 B. 常温常压下,与的密度之比为 C.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和的原子数相同 D. 个的质量为 10. 如图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图,其中b、d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晶体上滴加几滴浓盐酸后(不考虑浓盐酸的挥发),立即用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浓)。 下列实验现象及相应的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无明显现象 铁和氯气在任何条件下均不反应 B b处有气泡生成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C c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仅生成了酸性物质 D d处立即褪色 具有漂白性 A. A B. B C. C D. D 11. 部分含氯物质分类与相应氯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c、d、f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