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39062

11.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1)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27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 cover
11.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王权思想、奴性思想、自欺欺人的人性弱点。 2、理解积累“显耀、不可救药、呈报、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词语。 3、熟练朗读课文,能抓住故事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 4、品味语言特点,积累语文素材。 2学情分析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篇课文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学生早已熟悉并能说出来,但对于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了解起来可能会吃力些。 3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王权思想、奴性思想、自欺欺人的人性弱点。 2、熟练朗读课文,能抓住故事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 3、品味语言特点,积累语文素材。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课揭题 同学们读过《安徒生童话》吗?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谁来给大家讲讲《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板书课题)指名讲故事(如果读者较多,可以让几个同学“接力”讲)。 活动2【活动】感知课文 趁热打铁,自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活动3【讲授】了解作者,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1、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共写童话170余篇。 安徒生童话创作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35———1845)的作品,本人称之为“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代表作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第二个时期(1845———1852)的作品,本人称之为“新童话”,多为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等;第三个时期(1852———1873),本人称之为“新故事”,作品内容是上时期的延伸,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等。 2、理解词语,抄写练习 显耀不可救药呈报骇人听闻随声附和滑稽天真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完成目标3 1、根据课题你能说出文章的记叙线索吗?(“新装”板书) 2、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记叙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板书 皇帝爱新装———皇帝做新装:骗子织布、大臣察看———皇帝穿(展)新装———小孩揭骗局 3、小结 全文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时间顺序,记叙了“爱新装、织布、察看、展新装、揭穿骗局”这一全过程,脉络清楚,有条有理。 4、放声朗读课文。 活动5【作业】作业 《基础训练》1———5题。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检查复习,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1、提问:说说课文脉络条理 2、小结引出目标 活动2【讲授】整体把握 课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活动3【活动】师生互动,评说课文 阅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话想说?请你说出,让大家一块来分享。 老师先说,好吗? “童话开头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几乎每时每刻都消磨在更衣室里,为了穿得漂亮不惜花掉所有的钱;他甚至从不关心他的军队,只关心自己的新衣服,作者以这样夸张的笔调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这个不称职的皇帝的骄奢淫逸和爱慕虚荣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为下文推出整个骗局作了铺垫。” 提醒学生旁批:用夸张极写皇帝爱新衣成癖,为下文成功推出整个骗局作了铺垫。 为了防止学生的发言“掉线”,特设计如下问题作引导: 1、作者是如何写骗子行骗的? 要点:抓住了皇帝和大臣们的心理、弱点,运用“钳口术”;想象合理,有生活的真实感。 关键句: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2、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生写他的心理活动(5、6段)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这段心理描写一波三折,写得非常精彩:“不过..........不大自然”是第一次转折,写出了皇帝的心虚和不自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