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0896

9.2把握适度原则课件 课件 (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11-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29930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课件,逻辑,必修,选择性,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思考: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探究提示: 孔子与子贡的对话说明违背“适度”的两种情况:一是“不及”。二是“过”,都不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过:过分,过度 犹:像,如同, 不及:达不到 过犹不及强调的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坚持适度原则,事情做得过头,就和事情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学习导航 1.什么是度?什么是关节点? 2.什么是适度原则? 3.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 4.如何遵循适度原则? 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2)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3)度与关节点的关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相关链接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 ℃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 ℃或100 ℃ ),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了。 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或变化幅度; 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量变 质变 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思考:结合上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 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 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 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 压力越大,绩效越高; 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 3、掌握适度原则 (1)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2)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例如 声音的“度”:按普通人的听觉,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20~3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絮语;40~6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0~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100~120分贝,难以忍受,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3、掌握适度原则 (3)如何遵循适度原则 A 防止过犹不及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B 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需要“得中”,就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3、掌握适度原则 (3)如何遵循适度原则 C 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相关链接:折中主义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