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3355

重庆市巴南区南区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3905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南区,重庆市,期中,答案,试题,化学
  • cover
2025-2026学年上期半期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 NaClO是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一种常用消毒剂的有效成分。NaClO属于下列物质中的(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2. 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下列分类依据不合理的是 A. 根据物质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B.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 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D. 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3. 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 、K+、SO、HCO B. Cu2+、K+、SO、NO C. Na+、 K+、Cl、 NO D. Fe3+、K+、SO、Cl 4. 下列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 B. C. D. 5.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B. 空气、氮气、胆矾 C. 干冰、铁、冰水混合物 D. 烧碱、液态氧、碘酒 6. 实现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 A. B. C. D.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钠燃烧着火可以用水扑灭 B. 加热条件下Fe可以在Cl2中剧烈燃烧,因此液氯不能储存在钢瓶里 C.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 D. CO和CO2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0. 下列装置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可用于区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B. 装置乙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 C. 装置丙用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D. 装置丁可用于验证酸性强弱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和两溶液混合: B. 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 和氨水反应: D. 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 10.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假设2种溶液的浓度相同),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的电离方程式为 B. “”的过程中,导电能力不断减小的原因为生成的和不是电解质 C. “”的过程中,可移动的离子主要有和 D. 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移动的离子 11. 下列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 B. C. D. 12. 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安全或操作规范的是 A. 将切割后剩余的金属钠放回原试剂瓶 B. 使用金属钠时不慎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 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 为避免金属钠在空气中被氧化,将钠保存在冷水中 13.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KBr+Cl2=2KCl+Br2;②2KI+Cl2=2KCl+I2;③2KI+Br2=2KBr+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溴元素①和③中均被氧化 B.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I2>Br2>Cl2 C.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KI>KBr>KCl D 常温下也能进行如下反应:2KCl+Br2=2KBr+Cl2 14. 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5∶1 B. HCl在反应中只表现出还原性 C. 氧化性:KClO3<Cl2 D. 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情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58分) 15. 现有以下物质:①NaOH溶液 ②液氨 ③固体 ④固体 ⑤熔融KCl ⑥铜 ⑦ ⑧ ⑨酒精。 (1)上述物质中,可导电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属于电解质但在该状态下不导电的是_____; (2)写出①与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写出④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 (4)在①的溶液中缓缓通少量,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 16. “爱化学”实验小组中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FeCl3稀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40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2)Fe(OH)3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