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6597

3.9《声音与生活》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3061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声音与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第 9 课《声音与生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声音的用途与噪声防护 单元:第三单元《各种各样的能》 课题:声音与生活(第二课时)——— 声音的用途与噪声防护 核心概念:6. 声现象及其应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4 年级①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如语言、信号)、辅助工作(如探测沉船);能说出 噪声的常见来源及危害(如影响听力、使人烦躁);了解噪声防护方法(如隔音板、耳罩)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②能小组合作制作简易防噪声耳罩,并测 试隔音效果。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能说出 3-4 种声音的用途(如传递信息、探测物体);能列举 2-3 种噪 声来源及危害;知道 2 种以上噪声防护方法,了解 “6 11 中国器官捐献日” 之 外的法规(《噪声污染防治法》)。 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 “声音用途案例” 和 “噪声危害数据”,能归纳 “声音对生 活的正反影响”,培养辩证思维。 3、 探究实践:能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简易防噪声耳罩,能用 “听声音变化” 的方法测 试隔音效果,填写测试记录表。 4、 态度责任:养成遵守噪声法规的习惯,树立 “保护听力、减少噪声污染” 的意识, 愿意向家人宣传噪声防护知识。 教学重点: 1、 认识声音的用途(传递信息、辅助工作),了解噪声的来源、危害及防护措施。 2、 小组合作制作简易防噪声耳罩,掌握基本制作流程并测试效果。 教学难点: 1、 理解 “声音传递信息” 的本质(如铃声传递 “上课” 信号),区分 “有用声音” 与 “噪声”。 2、 理解防噪声耳罩的隔音原理(材料吸音、结构密封),并在制作中落实(如海绵填充、 耳杯密封)。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声音用途视频:沉船探测、医生听诊、动物交流;噪声来源图:工地、 汽车、广场舞;噪声危害数据图:110 分贝以上影响听力;耳罩制作步骤动画、《噪声污染 防治法》条文截图)、噪声计(1 台)、不同乐器(吉他、笛子、编钟模型各 1 个)、防噪声 耳罩成品(1 个)、板书贴(“声音用———“噪声危害”“防护方法” 关键词)。 学生:制作材料(每组 1 套:金属发卡 / 粗铁丝(头弓)、冰激凌塑料碗(耳杯)、海 绵(填充物)、布片(垫片)、剪刀、胶带、双面胶)、“声音用途 / 噪声记录单”(每人 1 份)、 “耳罩测试记录表”(每组 1 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从 “声音的正反作用” 入手,激发探究欲 1、情境提问 1(有用声音):“早上听到闹钟响,我们知道要起床了;老师喊‘上课’, 我们知道要坐好 ——— 这些声音帮我们做了什么?(学生答 “告诉我们事情”)再看这段视 频(播放 30 秒 “声呐探测沉船” 视频):声音还能帮科学家找到海底的沉船,它的作用 真不小!” 2、情境提问 2(有害声音):“但有的声音却让人不舒服 ——— 比如工地的电钻声、马 路上的汽车喇叭声(播放 10 秒噪声片段),听了这些声音,大家有什么感觉?(学生答 “烦 躁、耳朵疼”)” 3、学生自由猜测:预设学生答 “有的声音有用,有的声音没用”,教师引导:“有用 的声音能帮我们,‘没用且让人不舒服’的声音叫‘噪声’。今天我们就学习声音的用途和噪 声防护(板书课题:声音与生活(第二课时)——— 声音的用途与噪声防护,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 “有用声音” 与 “有害声音” 的对比,搭建 “声音的正反作用” 认知框架,自然引出 “声音用——— 和 “噪声” 两大主题,激发学生探究 “如何利用有用 声音、避免有害声音” 的兴趣。 二、探索:“案例分析 + 动手制作”,落实知识与实践 材料准备:课件(用途视频、噪声图、制作动画)、乐器、噪声计、耳罩制作材料、“记 录单”“测试表”(每组 1 份) 活动一:“案例分享 + 讨论”,认识声音的用途 1、观看案例 + 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