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6954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11-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444808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16课
  • cover
(课件网)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纪念碑 在沈阳市有一座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外型是一本翻开的台历,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惨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战争、占领中国东北三省的中国国难日,也是中国人民的国耻日。当我们凝视这座纪念碑,仿佛能听见94年前北大营的枪声,能看见东北大地在炮火中沦陷的疮痍。这座碑,不仅是对3000万东北同胞苦难的铭记,更是对一个民族“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醒。 导入新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6课 核心素养目标 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概况,认识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径,它是日本局部侵华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能够通过图文史料,知道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并对比五四运动,认识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能够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史料,了解和掌握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和民族利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家国情怀) 01 九一八 事变 壹·九一八事变 1.背景: 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1931年前后的日本陷入了空前深刻的经济危机之中……为了把生活上的困窘和社会不安引向战争这条出路,强调有必要以物力来确保控制“满洲”的这种宣传,对于经济危机下的日本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 早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就由关东军提出了以武力占领“满蒙”的计划……1930年5月,归纳为《关于“满蒙”占领地区统治的研究》。这样,由关东军占领“满洲”的趋势日益增强,1931年5月,石原在以《“满蒙”问题私见》为题的手记中主张:为了占领“满蒙”,要用武力行动破事国家跟着走,而这种机会要用策略来创造。 ———(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 国民党军队以赣南闽西区为主的(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从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共进行三次……第一次“围剿”,蒋介石拼凑杂牌军8个师约10万人……第二次“围剿”,蒋介石调集了18个师又3个旅共20万人……第三次“围剿”于1931年7月初开始,调集30万军队。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日本“大陆政策”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国民党反动集团 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壹·九一八事变 2.概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为什么日本要制造柳条湖事件?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壹·九一八事变 3.蒋介石的态度: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剿共,不抵抗!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1931.8.22蒋介石南昌讲话 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交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 ———蒋介石日记(1931.9.21)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铣电”(1931.8.16)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日采取妥协和不抵抗政策。 壹·九一八事变 4.结果: 东三省沦陷 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