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40080

2016年秋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说课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9787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16,年秋,中华书局,历史,八年级,上册
  • cover
课件26张PPT。《五四运动》说课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及难点 五四运动上承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这一章节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⑴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  ⑵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重点: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将采用“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手段,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正确把握阅读、讨论、理解、归纳总结的整个学习和探究过程。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一)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五四运动的经过及结果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二、废除《二十一条》三、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原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利NO!!!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思考①五四运动爆发时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②三个卖国贼是谁? ③列表比较五四运动两个阶段的不同点。 ④五四运动取得哪些初步胜利?思考?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取消二十一条” “誓死争回青岛”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图片卖国贼职务罢除令及拒签和约文1、性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3、影响: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 的群众性。4、地位: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作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课堂小结我将采用概述法 进行总结。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概括本课内容:一条导火线、两个阶段、三大胜利成果、四条历史意义。通过教学活动,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课堂小结选择题:1、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的是( )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农民阶级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 C、学生爱国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D3、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 )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废除《二十一条》 C 还我青岛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探究题: 当代的青年,该如 何发扬五四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本节课我将采用“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手段,采用“提问、讨论、情景”等方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特色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 1、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中,可能难以把握“量”和“度”的关系; 2、在组织情景教学中可能会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